摸鱼 发现创造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推崇「哥伦布式」的发现
3. 创造不是复制粘贴,是自我表达

浅谈自己对《中日企业差距有多大》一文的看法

查看: 6387|回复: 12
1
蛮凸 发表于 2017-8-26 13:32:41
今天闲来无事,在家里收拾了一下,突然发现以前买的一本杂志,封面上一篇名为《中日企业差距有多大》引起了我的注意,就翻了翻,槽点满满。顺便吐槽一波。

在我的印象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国人特性和习惯,企业家/普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


作者的从自身的印象推论出江浙一带商人在有了自身资本之后便去投资更有风险也更有效益的行业,从而从江浙一带商人这个行为推论出中国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且不说作者的印象是否正确,然而商人本身就是逐利的,这是他们的属性,当有了成本之后去做更大买卖这是人的本性,这不仅仅是江浙商人特性。而从这一点出发,作者更是推论出中国人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我表示黑人问号,这里面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作者是根据什么推导出中国人好大喜功,甚至给中国普通百姓和企业家扣上这顶帽子我表示很奇怪。

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是他们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2004年我去日本,和日本一位青年企业家交流,他们公司是做汽车和轴承的。说实话,汽车和轴承在我眼里确实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他一说到他们的产品时,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似乎特别享受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


日本企业家对他们的产品是否有兴趣我不得而知,每个人的印象也不同。不过作者能从该企业家手舞足蹈,两眼发光就能推测出企业家对自己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的过程很享受,我已无力吐槽。作者你确定他不是对你的钱袋子两眼放光吗?

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的规模不大,一百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族好像也没有别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

从二者的区别,我明白了中国人只是在赚钱,而日本人是做事业。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家都没有。


作者从这位小哥哥口里知道小哥哥的家族企业没有精力去做别的行业,推论出日本人是在做事业,而中国人只是在赚钱。作者是怎么确定小哥哥家族是真的没有精力做,而不是只能做或者别的原因没法子做?其次,从一次与小哥哥的谈话就能知道日本人是在做事业,而中国人却是在赚钱,这样毫无联系的例子是怎么推导出这样的结论的?只能表示,作者充满了偏见。

其实我们仔细看一看那些著名品牌,任天堂、微软、尼康、奔驰、丰田、麦当劳。。。。。。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越做越深,越做越有趣,越做越大。


恐怕作者看的不够仔细,微软不止是做PC,也做手机,做平板。

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过浙江某个地区,这个地区可以迅速拥有某个产品排名全球前几名的生产加工能力,但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放弃了原来的行业进入另一个行业,然后又迅速成为另一个行业的前三名。但是无论做什么行业,他们的厂房永远是那么破旧,设备永远是那么简陋。所以,它们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他们确实是赚了一笔,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它们也不会获得同行的尊敬。


无力吐槽作者的逻辑,只能说乱七八糟。同行的不尊敬是来自于他们的他们能迅速掌握某种行业生产的加工能力,还是来自于他们厂房的破旧,或是来自于他们财富积累的不可持续?此外,作者又是从何判断出这种方式财富不可持续?作者的结论和论证过程总让人无语。

中国的生产科技,众多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来自日本,并且无法替代。国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日本的技术与产品,即使很多国货产品的核心技术,也大多是由日本提供,而且这一切无法替代。所以,我要说的是,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钱。赚钱只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的目标。


作者论证过程莫名其妙,结论也是莫名其妙。作者又是从何得知中国的生产科技来自日本并且断定无法替代,国货的核心技术也由日本提供?一无数据,二无实证,充斥着作者的断语和偏见。

后面还有很多,实在没法子分析下去了。

有兴趣的去看原文吧:中日企业差距有多大
IMG_20170826_120056.jpg

魔法象 发表于 2017-8-28 02:46:17
日本的游戏厂商我稍微了解一点。

这个……任天堂是做花札起家的,然后做过泡面、做过儿童玩具、做过出租车、连爱情旅馆都做过……最后终于开始做游戏一直到现在,说它专注吧,早年确实什么都干过,说它不专注吧,做游戏一直做到现在,成果还颇丰。

总体来说日厂给我的感觉就是能磨,固执,往好了说叫工匠精神,往坏了说叫磨洋工,效率低下。
早年的赛车游戏,日厂找来车开,然后在游戏里面和真车的手感比较,改到满意为止。机能不行,一点一点优化,这儿扣一点那儿扣一点,效率是真的低,不过游戏质量确实不错。

所以这到底是好是坏呢?只能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选择。

日本游戏曾经远超欧美,一度及其辉煌,现如今的很多知名游戏制作人都是玩着日本游戏长大的。但是现在总感觉有些衰败。当然了,这其中的原因极其复杂,绝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这篇文章,随便看一看就好。


不过要我在A:《3小时掌握托福》,B:《10天掌握托福》,C:《托福单词书》里面选一本书,我肯定选C啊,A和B听着就不靠谱{:5_141:},有些人走捷径,走着走着就把自己绕进去了、走丢了。

对了,微软的手机业务半死不活。微软没做过平板,除非你想说Surface是平板……
虫子 发表于 2017-8-26 14:54:30
日本也曾是以工业设计著称,不过近年来......举个我个人比较感性的栗子——ThinkPad

比较了解PC发展史的虫友大概都晓得,这个品牌是联想从蓝色巨人IBM收购过来的。而这个品牌的工业设计室却一直是在日本的大和实验室(可谓鼎鼎大名)。

但是在IBM时代,各种引领科技创新并成为经典的设计层出不穷。我最早在初中的时候去到电脑城第一次见到笔记本电脑也是IBM ThinkPad,那时候几乎是笔记本的代名词,而且售价不菲,基本都是上万元,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也就是去体验体验。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再到联想手里,一直强调其所谓的军标测试......但是你看看那壳子里面的设计,还停留在上古时代,一个模具不知道用了多少年?那布局,那走线,完全看不出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设计水准。

所以对事物切勿掉入带有过多个人情愫的执念中去,那样就极易让自己的言论剑走偏锋。
布拉格 发表于 2017-8-26 15:06:09
小六 发表于 2017-8-26 16:37:07
==急功近利==
现在有三本书,A:《3小时掌握托福》,B:《10天掌握托福》,C:《托福单词书》

大声告诉我,最先选了什么?

再看几本书名吧,《xx速成宝典》,《xx名师题》,《一周练好字》,《xx语录》,《30天精通xx》,(30个小时精通C语言)《xx从入门到精通》,《状元笔记》,这些书籍不乏来自于学校,来自于名校。《快速读完一本书》,《3小时词根教程》,教育尚且如此,对于其他行业呢?

越来越多的非IT专业同学,选择通过培训来进入IT行业(说句心里话,很多人这条路走的很艰辛),(培训完月薪8K,13K,最差也有5K),由于他们的到来,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公认几条(=非计算机相关专业一律不要=,培训的一律不要)。{:4_113:}
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跳到IT行业呢?
美国教授开除中国研究生:我就不该录取你!

一个表哥送给我的一句话:
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一毕业就着急着回报父母,减轻父母的负担,殊不知在父母看来,把自己安排好了,不用再让父母操心了,这便是最好的回报。

此话较为片面,不适用于所有农村同学。
 楼主| 蛮凸 发表于 2017-8-26 21:23:38
小六 发表于 2017-8-26 16:37
==急功近利==
现在有三本书,A:《3小时掌握托福》,B:《10天掌握托福》,C:《托福单词书》

速成其实没有什么好批判的,这是一个捷径,和其他捷径并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有条件可以速成,何必要慢成。速成是众多方法中的一个方法,这并没有什么好批判的。
 楼主| 蛮凸 发表于 2017-8-26 21:34:22
小六 发表于 2017-8-26 16:37
==急功近利==
现在有三本书,A:《3小时掌握托福》,B:《10天掌握托福》,C:《托福单词书》

同样,你认为是急功近利。10天掌握托福,或者用一年掌握托福,这其中有本质的区别吗?区别只在于掌握托福的时间不同而已。这些书,提供的是一个方法论,你可以说这些方法不当,不适合你,但就能因此否定掉他们的方法论吗?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10天掌握托福的方法论是一条路,100天掌握托福的方法论是另外一条路,1变掌握托福的方法论有事另外一条路。这其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小六 发表于 2017-8-26 21:42:19
蛮凸 发表于 2017-8-26 21:23
速成其实没有什么好批判的,这是一个捷径,和其他捷径并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有条件可以速成,何必要慢成。 ...

浅说是速成,深挖内心这大概是一种投机取巧吧,久了,投机大概就烙印在骨子里了罢。
 楼主| 蛮凸 发表于 2017-8-26 22:31:54
小六 发表于 2017-8-26 21:42
浅说是速成,深挖内心这大概是一种投机取巧吧,久了,投机大概就烙印在骨子里了罢// ...

投机取巧,往深了说,或者说他们的本质,就是俗称的走捷径。这个捷径和其他捷径并无本质区别。这个捷径很难用对错去评价,且不是对错能评价的。走捷径和踏踏实实做事,只是采用手段不一样,但追求的结果都是一样。既然如此,走捷径有问题吗,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那为什么要否定他,或者对他批判,或者对他持贬义?这其实没有必要,踏踏实实,和投机取巧本质上并没有不同。
熊孩子 发表于 2017-8-27 13:29:16
曾在读者上看到,感触颇深,还写了一篇小文,现在不知在哪,我去翻翻看
 楼主| 蛮凸 发表于 2017-8-27 13:55:56
熊孩子 发表于 2017-8-27 13:29
曾在读者上看到,感触颇深,还写了一篇小文,现在不知在哪,我去翻翻看

帖子有贴原文链接,后面还有很多内容,实在无力吐槽作者,所以就没有全部分析下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蛙先知 - AI 玩家社区 🚧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4.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4-4-25 10: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