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生活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推崇善意、理性的交流方式
3. 反对无病呻吟
4. 不要轻易对他人的选择下定义
5. 反对性别、种族、职业等歧视
6. 发帖留联系方式请加密 Base64
7. 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无脑跟风

[随想] 宅家没什么不好,只要......

查看: 7583|回复: 4
xieliuying 发表于 2021-12-5 18:39:29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账号:忘己新生(xinshengxuexi)
请注意:无需授权即可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宅也有一颗想要去远方的心


没错,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在思考,宅是我主动选择的吗?好像是的,并不是被动的宅。因为回想起来,我好像去过了国内好多的地方。跟同学,跟家人,跟同事,跟朋友,去的地方也不少了。我不喜欢宅,我也喜欢远方。

可能去远方的机会没有出现在我面前,如果有,那么我就会抓住。

我发现,这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心态会时不时的波动,让自己感觉自己是怎么样的状态。就好像那匹白马,情绪控制着它。思考得越深入,越会发现,我好像变得不宅了。我是一个看中性价比的人,所以宅和不宅都是一种价值的取向。有的时候宅性价比高,有的时候不宅性价比高。作为一个理性的车夫,车夫还是会选择性价比高的那项活动。

这颗想要去远方的心,是自己从小种下的。儿时的时候,觉得去到县城里面就是远方,因为感觉坐车过去要好久;初中的时候,觉得去到重庆市区里面就是远方,因为感觉坐车过去要好久;高中的时候,觉得去到省外就是远方,因为感觉坐车过去要好久;大学的时候,觉得去到不一样的环境就是远方,因为要乘坐交通工具要好久。原来远方就是这种感觉。当然这种感觉也越来越靠近真实的想法。就是去一个地方,乘坐交通工具,花一些时间,然后到达目的地,待上几天或者稍微长一点,然后再回来这个久居的地方。而那个目的地就是远方。所以,家乡是远方,父母所在的城市是远方,家人所在的城市是远方,旅游去的地方是远方,出一段差去的地方是远方。

每次去远方,都想要找到一些不一样的感觉。所以,希望能够吃到一些没吃过或者很久没吃过的东西,看到一些没看过或者很久没看过的东西,听到一些没听过或者很久没听过的东西,感受到一些没感受过或者很久没感受过的东西。

这就是一颗想要去远方的心所向往的事情。

当然,仍然要考虑性价比。

我想起来最具性价比的一次去远方,是在大学时期的一个人的旅行,去黄梅四祖寺。去花了半天时间,住了两晚上,待了一天半,回程花了半天时间。在寺庙里基本上没有花钱,自己去干活就行,每天也没有多余的活动。吃饭、干活、打坐、做功课,九点睡觉4点半起床坐堂念经。感觉自己就是寺庙里的人,看到那些香客们感觉是跟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而以前自己也曾是香客。认识几个陌生朋友,一起聊天一起活动一起打坐。还结识了一位师傅,给了我好些值得纪念的书和物,这些都给朋友们了。

原来,这一颗想要去远方的心,一直都没有变宅过。


无意义的外出不如内修


我确实有一颗想要去向远方的心,因为旅途能够给自己带来比较多的观感,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能够让自己获得一些新的体验。

而有一些外出,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些外出不是远方,只不过是来来回回,甚至时间都花费在来回的交通上面了。没有遇到什么有意义的人或者事,感觉就是来来回回,而自己也在来来回回途中竟然也没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做一些阅读之类的,那就是有很多的不值得了。

当然,如果遇到一些人或事,认识了新的朋友,获得了新的认知,得到了新的情报,有了一些好的结果,那么还是值得的。

现在看来,有些时候的外出就是无意义的外出。如果外出的话,我能够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呢?我能够获得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吗?能够让自己有成长的机会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么真的不如在家内修自己。

当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既要外出又想要内修,时间是永远不够的。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每天的时间只有1440分钟。工作日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了,如果在工作日还要外出,那么内修的时间会压缩得非常多。

外出的时候也是可以内修的。这让自己造了一个词:外出内修率。外出时内修的时间占外出总时间的占比。比如你外出的总时间是2小时,而你用了半小时来练习英语或者阅读书籍,那么你的外出内修率就是25%。

我们得把外出内修率提升上来。

如果把每一次外出都利用好,让这些外出都能够最大化的利用起来,那么外出就变得更加的有意义。


如果宅家却是在与世界连接会如何?


现在的我们已经是离不开互联网,当然因为手机是与互联网连接的最方便的工具,我们再也离不开手机了。

大多数人们已经形成了共识,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说自己已经是半机械人。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如果宅家,只要有手机,有电,有网络,那么我们就可以不用离开家就能生存,而且可以生存得很不错。

如果宅家与外出几乎都是在使用手机,那么宅家和外出就没有任何的区别了。宅家可以保存更多的体能,而且不用受到各种环境的干扰,不用被紫外线伤害,消费当然也会更少。

如果宅家是想要跟世界相连接,那么宅家也算外出了,与外面的世界连接难道不算外出吗?只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已经更方便了而已,我们不用出门,便可以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连接,我们不用去到远方便可以与家人沟通,与朋友沟通。

如此方便的与世界连接的方式,我们宅家是否喜欢如此去做呢?好像并不是。因为有了手机,有了互联网,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快捷,我们获取多媒体资源也更加方便。我们宅家可以看剧,看短视频,玩游戏,上网,看新闻,看娱乐节目;我们宅家也可以看书,练习英语,学习写作,学习编程,健身,与亲朋好友联系,参与实践各种项目,开启各种生产创造,销售。宅家的可选择性真的太多太多。

有时候,我发现我们外出倒是希望能够减少连上互联网,比如在游泳的过程中,真的是尽情享受了游泳时的运动,舒适,减压,感觉非常的好,离开两个小时手机和网络,感觉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或者回归成为了原始的人而不是半机械人。

当然,看书,学习,写作,健身,陪朋友,陪家人,仍然是与互联网隔得较开的。只不过,有时候外界很多东西会通过互联网来打破这种隔开的状态。

我们需要很好的利用互联网,利用移动设备,利用这些工具来为自己所用,而不是大量的时间被它们所占有。如果高效率地利用起来互联网,我相信自我成长会是很惊人的。

所以,我现在已经不能够用宅家来表达出自己与世隔绝的意思了,宅家也可以与世界连接,甚至可以比外出时更紧密。如果宅家却是在与世界相连接,那么也会取得很不错的进展。

所以,在家宅着不出门却主动连接着世界和宅在家里拒绝与世界连接甚至外出、聚集时都与世界相隔离是非常不同的。

我们应该选择前者。


读书是最具性价比的活动


不管宅家还是外出,读书都是最具性价比的活动。

笑来老师反复给我们讲过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关于性价比这块就是:“读书可以节流。因为时间都花在读书上面了,那么自己就不会有更多的用于消费的时间,甚至也不会有更多的关于消费的想法。这样就最省钱了。”


宅家里,如果做其他的活动,比如看电视剧综艺,比如看短视频,比如玩游戏,这些一花起来,时间就哗啦啦地流掉,而且没有任何的成长。而读书,虽然买书要花一些钱,但是一本书才几十块钱,就能够让你的时间被高质量的占满,一是不用过多消费,二是可以获得很好的成长,这个性价比非常高。

既然知道了,那么就要往这方面去行动,行动了才会如此循环,才会改变自己的知行模式,才会形成一个正向的成长。

所以,在乘坐交通工具的过程中,要把注意力放在一些阅读上面,而不是一些碎片化的东西上面,比如信息,比如短视频。这些会把自己的时间给碎片化的。乘坐交通工具,少则半小时,多则一个半小时。我试过,一个半小时至少能够有四十分钟花在阅读上,如果再挤一挤,甚至可以达到一个小时。

宅家里面,把时间花在读书上,而不是花在网上的娱乐上,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收益。不仅仅是成长,甚至可能是非常重大的认知升级。以自我的历史经验来看,网上的娱乐比如游戏、短视频,信息,几乎都无法让人成长,几乎只是一种伴随着自己生命流逝的那种情感积累,正如一句话:“我的青春喂了狗。”我们有时候会怀念,但是呢,这种怀念也是一种情感错觉,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宅家没什么不好,只要多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养成挤时间读书的习惯,养成在碎片化的间隙读书的习惯。这样自己甚至就可以弱化宅家和外出的概念了,因为只要有个地方自个儿待着,自己就可以读书。
Dus 发表于 2021-12-5 18:55:29
SURF-
知行合一。
“读万卷书不若行万里路;
若未有基础知识的行走,也不过是万里的邮差”
徐大力 发表于 2021-12-5 19:45:05
挺好的
额好啊 发表于 2021-12-7 11:22:55
宅家看书我突然想推荐你看看《徐霞客游记》
手执摇曳的风筝 发表于 2021-12-8 14:51:25
所以,重庆的老乡,推荐两本你宅在家的时候看的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社区广场RSS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5.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5-5-11 03: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