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生活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推崇善意、理性的交流方式
3. 反对无病呻吟
4. 不要轻易对他人的选择下定义
5. 反对性别、种族、职业等歧视
6. 发帖留联系方式请加密 Base64
7. 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无脑跟风

[读书] 我为什么排斥读书划线的行为

查看: 11765|回复: 28
2 1
虫子 发表于 2021-11-5 11:15:15
标题所指的书,准确说是文学类作品,而不包括诸如考公、计算机、植物嫁接技术...这类功能性书籍。

就我所见,划线的对象不外乎:引起共鸣而奉为经典的句子,晦涩难明的文字。

前者,我想是不是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应试需要影响较多?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大概也就一二百字,但是语文老师大抵都会让学生们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句划重点?一如多年后只记得李白吹嘘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至于具体的语境则完全陌生。我倾向于认为通篇感受作者的心意要比划重点来得更有趣味。

排斥划线的心理作用则可以用电影《教父》中老子对儿子的教诲——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来表征,我称之为「给自己的思想留有隐私」。我不预判,别人就无法预判我的预判,这是一种安全感。其次,如果这本书不仅仅你个人阅读的话,那么划线则可能会影响后来人的阅读体验——节奏感。比如你认为经典的文字,后者读到此处甚至费解为何还画了线?原本他会正常略过的地方,因为划线停驻了...其实宽容地想这也无伤大雅,或许还可以美其名曰——读者思想的隔空碰撞呢。

对于晦涩难明的文字,我认为更没划线的必要。要么扔掉,等阅历知识储备丰富之后复读;要么扔掉,然后忘掉。去年硬着头皮读《追忆似水年华》,大概一天最多能翻三四页,这本书的注释大概占了三分之一的厚度,晦涩到自我怀疑。好在一旁的好友安慰道:普鲁斯特的书就是这样,他也同时和我在啃这本书,他鼓励我,让我耐心读,有时候一句话可以让人玩味许久,他很享受这种沉侵其中而忘却周遭的体验。

这样的书,如果因为晦涩划线,那得备几支笔?那该有多糟糕?很遗憾,追忆了五十多页后,我还是放弃了。

说到底,划线的行为关乎自由。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传统去划重点,可能是约束了思想挥发的自由;因为一时理解不了的晦涩便划线,则像是放弃了自由——跳过,走到底,再回头,或许就会明了。所以,我也有反思,应当温和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想法,因为划不划线也确实是别人的自由。
wusx8848 发表于 2021-11-5 13:06:10
划重点是跨时代大发明,现世留存的壁画、字体等都是因为古人划了重点而留传下来,才能让我们见识数十万年前人类的思想与生活状况。
——————
开局太大编不下去了,我先缩小一点。
文学作品是反映生活,有指导的意义。
读书期学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不就是顺口溜好记好念好对付老师嘛。画起重点来根本轮不到他,那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值得画,用来泡妹纸还有黄昏幻境,冯唐李广干巴巴的。
后来收获美景,领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遇见某些人,明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大自然给你磅礴,它就一直在那,可领可不领。给你启发的人,他不会一直有,可遇不可遇还有几率。
所以画自己的书,记录当下自己心境,可示人可启己,不亦乐乎。
回顾走过的路,大师对自己的提点,点滴尽在画线上。
生无所息 发表于 2021-11-5 12:12:45
划自己的书,让别人去说吧
 楼主| 虫子 发表于 2021-11-5 15:36:35
wusx8848 发表于 2021-11-5 13:06
划重点是跨时代大发明,现世留存的壁画、字体等都是因为古人划了重点而留传下来,才能让我们见识数十万年前 ...

就自我体验和记录而言,划重点这种情不自禁的行为是有其天然合情之处。

初中读《活着》,想必也画了不少「金句」。那个时期接受到的语文训练,会让人偏爱一些带有高级修辞的文字。后来再读,反而会因为一些划线而害羞,彷佛还怕被人看见。再后来,就再没读过了,因为书里的文字早已照映进现实,不是我的,就是他的,活生活的。

我承认,这只是一种个人偏好罢了。
24601 发表于 2021-11-5 17:26:38
我还真是觉得会有思想的隔空碰撞,借阅的书我不会去画,对于其他人的划线,我希望他只划几个词或者短句就好,共鸣的时候会高兴,类似弹幕的效果吧,大段的划线就不必了
987 发表于 2021-11-5 11:43:23
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两个人以上的人看就不要划了
kkkkk 发表于 2021-11-5 11:27:48
哈哈哈,自己的书就随便划,别人的划就不道德了
热心市民323 发表于 2021-11-5 23:54:38
我倒是喜欢抄一遍,或者用铅笔简略的左右两边做个记号,不过有些书确实超出理解范围的时候不太适合画下来,边看边查 :(
裂颅大公 发表于 2021-11-6 10:21:15
不常读文学类的书,但确实不喜欢在这类书上划线的行为,碰到喜欢的句子基本都是摘抄
北信BeXin 发表于 2021-11-6 11:37:20
以前看一本自己的书在有感触的地方划了不少线,后来再看的时候,那些文字引发的联想又有所不同,还是想划线,但书上已经有了我第一次划线的痕迹。

我觉得划线本身就是对自己有共鸣的地方的反复品读,划上去的线让我读后面的时候也能对这一部分留有些许心神。

所以我以后可能会用铅笔划线,在重新阅读之前,回顾它,然后擦除。
沐沐 发表于 2021-11-6 13:40:18
是自己的的随便画,不要了都行,但是不是你的就得爱惜
DragonKing 发表于 2021-11-6 23:48:10
自己有感而发的好句子可以划线,但是用划线引导他人而非他人自发的感觉不太好
Ka卡不说话 发表于 2021-11-7 09:41:07
我倒确实没有划线的习惯,但纯属是懒得画,有时候我确实想要记录某句很深刻的话,但迫于想继续看下去,就不会停下来了划线摘抄了,最多会停留很久领悟一下,但大多数时候会选择跳过,所以有的晦涩的书,可能看完后我写不出任何感想,也没划过重点,想回头弄明白某句话时,记不起来在哪,也懒得再读一遍晦涩难懂的字词,于是就搁置了,很多书看了也就看了,没什么想法,今天谈到这个话题说,虽然是说反对划线,但我想可能也分不同的书,如果真的没看懂的句词,划线可能真的是个好办法,但至于是感同身受的句子,我也是赞同没必要划下来的
lxg7566 发表于 2021-11-7 19:21:45
浓缩提取纲要,整理精华部分!
小二货 发表于 2021-11-8 09:31:12
想想毛爷爷的书
clwlp 发表于 2021-11-8 09:41:51
我读书不过脑子,还划线................
小马驹 发表于 2021-11-8 11:58:55
划重点能让个人快速掌握一个陌生知识体系的大众认可的精华所在,这个优点我想应该很多人都不会放弃掉的。

通篇阅读虽好,但感觉那是建立在你对这个知识体系有深入的了解了,对它产生了兴趣希望更多的了解它,并且在你更多的了解它,并通篇阅读理解之后发现它并不只是那么一个重点!

有利有弊吧!            

个人见解:就我个人而言刚接触到一个陌生知识体系的时候还是挺喜欢划重点的,现在社会步伐太快了,想要快速学习就得接受这个“划重点“。
琦六七 发表于 2021-11-8 17:37:33
只要不是珍贵书籍(即使是自己的书),我倒觉得随便怎么划都可以(自己的书)。

“排斥划线的心理作用则可以用电影《教父》中老子对儿子的教诲——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来表征,我称之为「给自己的思想留有隐私」。”我觉得这更像是再说批注。我倒是觉得要多给这种不成熟的思想留点痕迹。思想也是一步一步深刻的。你不能要求在吃喝不愁的时候的你去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能试着去理解就是一件好事。就好比年幼时读不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只知道这是作者对亡妻的思念。当你长大了,开始接触死亡了,你才能感受到这平淡如水的描述是何等悲伤。另一方面,如果你只会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传统去划重点,这才是最悲哀的。考试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但是人生不是。引用一句《超人1978》里的台词“有人读《战争与和平》并认为那只是个单纯的惊险小说,另一些人看口香糖包装纸背面的成分说明就解开了宇宙的秘密。”
蓝浪浪 发表于 2021-11-10 10:32:41
现在好久没看纸质书,都是pad看书
ouba0123 发表于 2021-11-10 13:39:03
个人很喜欢划线,尤其是阅读电子类书籍时。是自己思考的一个过程,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再次阅读时,也可以更好的回顾与整理。
virtualsky1314 发表于 2021-11-11 09:14:08
个人习惯:不划线总感觉莫得灵魂。
y961 发表于 2021-11-11 17:16:52
我会选择拿一个本子把自己想要的内容摘抄下来,在书本上不会圈点划,因为那样会破坏了书本的美,自己的摘抄本,可以有很多种颜色的笔,可以有很多的标签纸
放逸 发表于 2021-11-11 20:37:48
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前提是:这本书是我的,不是借的。

划线有时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比如我读到一句话,哎~~~ヾ(o・ω・)ノ这句话写的可真好、真有道理、意境真好·······我就会下意识的想要把这句话标注下来,防止不停读完之后,把这句话忘掉了;也因为我对自己的记忆力很有数。我不太相信我能一次就下来,所以还是选择标注下来比较好。

如果这书不是我的,那就只能老老实实摘抄了·······可我真的不太喜欢抄东西,我会感觉好累ε(┬┬﹏┬┬)3
ysbtoperfect 发表于 2021-11-24 12:39:48
“排斥划线的心理作用则可以用电影《教父》中老子对儿子的教诲——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来表征,我称之为「给自己的思想留有隐私」。”这有啥用?
ysbtoperfect 发表于 2021-11-24 12:40:21
除非你这书是借的,那乱划线当然不文明,不然的话…

大部分读书都是自己一个人看的吧?划线便于回顾啊!

最重要的是,现在流行电子书;基本上等于个人专享;
ysbtoperfect 发表于 2021-11-24 12:46:19
不过如果实体文学书的话,我就会觉得划线蛮煞的,煞风景…
不过说到底,现在非必要谁还买实体书啊,又贵又重又难带…
e-book是未来的潮流与趋势;那么自己做些注解就无可厚非了。
南瓜派 发表于 2021-12-31 11:09:02
有个短课程叫做《学习如何学习》。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尽量少用“高亮”划线,它会让自己产生一种画了就是会了的错觉,相比划线,更提倡用在旁边批注,整理成自己的语句。
梨子不爱吃梨 发表于 2021-12-31 14:30:27
连划线不划线都能上升。在我看来,从他人手中和图书馆中借的书不宜划线,自己的书想划就划,想写就写。而且,你有启发的句子,其他人也未必认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社区广场RSS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5.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5-5-11 13: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