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生活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推崇善意、理性的交流方式
3. 反对无病呻吟
4. 不要轻易对他人的选择下定义
5. 反对性别、种族、职业等歧视
6. 发帖留联系方式请加密 Base64
7. 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无脑跟风

所谓大 V 口中垃圾书,你会读吗?

查看: 47995|回复: 92
3
吾方羡 发表于 2018-3-14 18:03:43
难道应该扔了?
黑暗中的窥探者 发表于 2018-3-15 02:24:1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宫刑。

啊不,躬行。

唉,做片子嘛,熬夜是经常啦。
华山狂刀 发表于 2018-3-17 11:41:42
靓女(大V)又怎样,我是读书人。
阳光下的心动 发表于 2018-3-17 15:12:14
当然不会,我喜欢看的书基本上不是因为外界的好,我更不会因外界的坏而放弃它。我更不会看大V推荐的书
我一直觉得遇到自己喜欢的书不容易,所以拥有以后不会轻易丢掉
朝闻道 发表于 2018-3-17 18:34:54
1 对罗和高两人无感,不予置评。
2 如果双方互相攻讦,我选择先了解基本实施再下论断。超出底线者出局。
3 我认可世界上真正的好书占比得确远远低于坏书。好书值得珍惜,坏书却是是相对而言,参照不同,如何相提并论?
4 存在即合理,坏书相对于知识暂时储备不够甚至缺乏知识的人而言,仍起到获得知识的作用。
5 基础知识准入门槛低,专业高深知识获得门槛高,比如培养一个大学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霍金,天资聪颖,可以读艰深的书。
6 未完待续.....
Floraqiu 发表于 2018-3-18 20:00:42
感觉现在有各种各样,数不胜数的大V,然而大V是由谁评定的呢?标准又是怎样的呢?我觉得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何况目前这个浮躁的世界里面,各种垃圾信息,垃圾人才鱼目混珠。我是不太相信所谓的大V的,我只是会赞同或者反对他的某些观点,而非把他认定为一个标准。对于一本书来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书给人带来的感受和体验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应该听信大V所言,他人的评论只是给你一个参考,书还是要自己去读,不管好与坏,都是一种体验不是吗?
On1y且听风吟 发表于 2018-3-24 22:36:59
看完逼乎的回答,就得看看评论,然后再自己想想,都不能全信
川西男子 发表于 2018-5-5 13:04:46
把大V的话当真理的人  那也没有读书的必要了
滑小姬 发表于 2018-5-7 13:06:55
事隔经年重翻这篇旧帖突然感慨良多,想明白了一件事:暴力存在于美的核心。所以政治波普在某些时候能带来审美,而大众娱乐往往只能消解美的含义。一个崇尚审美的人,某种程度上是在崇尚权威。魅力人物,意见领袖未必需要自身有多高的水平,只需要掌握话语权,现在的这些所谓知乎大V的话语权来自于一人一票的UGC,这和以往的权威是有决定性差异的,他们色厉内荏,没多大真才实学却试图模仿专家学者那种暴力性的话语权,膨胀到连把他们捧起来的民众都不放在眼里。对于这个时代的大V,笑笑就好。
麦兜咕噜咕 发表于 2019-6-29 18:41:35
好书与坏书,真的有必要区分吗? 书没有好坏,在一定的阶段只要它符合你的胃口,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是有用的书。正准备安静地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正因为别人说“这本书很垃圾还很无聊”而打击自己的读书心情吗?别人评断好坏的标准与你不一样,只有你把它读完之后,才有资格说它是适合你还是不适合你(在此处我不用“好坏”二字来对书籍进行粗略的分类)。

就算这本书不适合你,但它也是有用处的,它可以让你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真正的读书类型,认知与意识也会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脑子里有留下了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是很重要的。日后,可能会在一定的情境下,突然被调用出来,与灵感类似。好坏先别着急做出判断,读的书多了,自己的读书风格会变得越来越明确。

下面是我的读书是的情景,希望对大家有参考的价值:

我读书时,先找见自己想读的书,好坏先不判断,读完再说,我相信读完之后在某些方面定会给我帮助,同时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推荐几本书:《相约星期二》《月亮与六便士》 看看这两本书是否适合大家,如果在当前阶段不适合自己,弃之,不恋;如果对一些人有帮助,我会对你们说“我能帮助你们,真的很荣幸,一起共同进步吧”。{:5_151:}

毛有盐 发表于 2019-6-30 02:18:50
对于贴出来的群里的讨论的图片:这两种情况不是感受和事实.而是判断和事实.他们的区别是后者是有序的心智活动而后者未必.正是这个原因,从感受的角度来看,会得出"没有结果"这个结论.假如真的存在一部分纯粹的情绪表达,那我们也应该剥离他,再进行讨论.很多时候没有结果的原因是双方讨论的不是同一件事情.
   
同时有的时候范畴拉的过大也会妨碍讨论.这不是感受,也不是判断.是对书的判断.那个大V把书进行了自定义分类,我们可以从分类这个角度来讨论对书的判断.
  
似乎他鄙视"文学",提倡"科学".
  
从他的"科学"的角度来说,也许是他没有意识到文学中的科学性.而文学中的科学性是符号学的部分,文学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存在.
  
从我自己现在的观点的角度来说的话,也许是一个不可说的状态,薛定谔的猫,蠢也不蠢,但是不可说,说了就是蠢,无论说了什么.我们还没说,他说了,他是蠢的.
  
从我想要说明的角度来说的话,我们要不断缩小讨论范围,可以在缩小的过程中找到矛盾,最终也许没有结果,但是矛盾找到了.
  
不然面对所有的一切,以感受蔽之.那我们是否要因为没有结果而放弃讨论呢,从"感受和事实论"来说,好像是这样的. 没有了解到矛盾所在,大家难道不是以感受站队吗?他自己都没有说清楚的东西,你又怎么反驳清楚呢?
  
hczhongrong 发表于 2019-6-30 06:04:27 来自手机
我还会去看,如果是垃圾的话,十几二十分钟自已都会把他扔掉。
卷毛大郭 发表于 2019-6-30 07:34:15
前两天 warfalcon 有一篇推送,分享了一本书——《一生的读书计划》,该书由[美] 克里夫顿·费迪曼 & 约翰·S·梅杰所著,里面的内容涵盖了对133个作者世界中外文学经典名著的书评。(其实里面很多我自己没听过或者看过的,在此先附上原文链接 。质量极高的133部世界文学经典--一辈子的读书计划

读书的思维和选择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读什么书居多意味着你是基于什么样的认知思考,有的人理性,有的人感性,前者也许偏向科学、工具型,后者或许喜欢小说、文学,但是海纳百川,我们应该多去拓展不同的视角,作品优劣与否,只有亲身体会得知,不可因一人断言而不去接触。文学经典很多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素材或是人生经验的累积,也是建立一个人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认识,可能有些看起来晦涩难懂,其实只是你的书龄未到,还不知道书的好处和意义在哪里。

那个推文中有一个留言提出了一个疑问:小说是一个故事,读完了对生活到底有没有作用,书单里很多书都是故事,小说,这些书为何被这些文豪这么看重?
我想,前面说的那些已经有了答案。

说到底,还是要有“探索求真”的精神。即便某位大v说一本书“垃圾”,还列出了缺陷之处,如果你没有去掌握一定基础,你也无从验证真伪。主动思考,提高辨别能力很重要,不要凭借一家之言去判断。
990121 发表于 2019-6-30 09:53:47
假如我同时欣赏罗永浩和高晓松,但是欣赏的方面绝对是不一样的。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当他们互喷时,只需要关注各自优秀的领域,就可以对自身成长有所益处。而对于某些方面,他们也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没必要过度关注。
Rankagai 发表于 2019-6-30 14:01:28
这篇知乎回答是用来炸鱼的么?

很明显,阅读文学作品(小说)没有阅读教科书或者某个领域里的专著实用——但不代表小说就不用去读,更不能直接下断言“某小说是垃圾”。

以他举的《1984》为例,此人认为读这本小说不如读人口原理,资本论,国富论——这是出于实用目的考量。抱着“读小说一定要有所收获”的心态读,《1984》带来的观念革新自然不如学科专著了,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像作者描述的一样,作者只是在想象与捏造故事。我们本该就知道,文学是虚幻的,因此就不该抱着对“获取实用的知识”的期待进入文学文本,否则只能看到失望。文学是语言的综合,是作者虚构的审美对象。读文学,实际上是在窥探作者的经验想法,培养审美能力。当然文学能在一定程度中加深我们对现实的认识,但文学不是为了获得关于社会运作的知识而诞生的的,知识上出现偏差也无可厚非。

解读《1984》,大家想到的都是主流解读——反极quan。但故事不该到此结束——一个认真的读者应该阅读《1984》,甚至阅读相关材料,寻找为何“反极quan”解读方式成为主流的原因所在(这就进入了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的领域)。或者干脆放弃政治相关的部分,只欣赏语言和修辞,学习故事框架安排与悬念设置。读者甚至可以为了其他目的读书(发朋友圈,是社交资本),但不能因为自己放弃深层次解读,就放肆地批评某本书是“垃圾”。

关于文学有没有用,欢迎阅读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
——————
一种观点是,《1984》此书本来是为了反对理性主义,但从出版起,便被包装成为反苏共的政治武器,随后效仿其写法者更多,这一大类小说对政治现实的反思性越来越少,甚至可以直接机械化制造。
河峤 发表于 2019-6-30 14:38:35
Sky晓夏 发表于 2018-2-26 15:35
这是什么大V,做好了表率作用了吗?比如说动物庄园,他真真正正读懂了这本书的内涵了吗,三毛.余秋雨是他能 ...

喷三毛我可以理解,毕竟真没有很深沉的对社会历史的反思,1984真的是,他也敢说
待我长发及腰 发表于 2019-6-30 15:14:01
当然会看。就好比,某一道菜,别人认为它不好吃,它也不一定就不好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偏好。就算真的不好,偶尔换换口味也没什么不好的,毕竟人生那么无聊。
蓝色火焰 发表于 2019-7-1 13:59:37
1000个人心目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

不要盲从不要随波逐流,也不要过分固执,其中的度要自己把握。

我会听你说,但是我不一定听你的,别人的建议和意见或许有帮助但是自己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的。

小时候就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吗?
小时候就学习了小马过河的故事,不是吗?
。。。

很多小时候就知道的道理,偏偏长大了会忘记,为什么呢?这个世界在变,我们也在变。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腿妹儿 发表于 2019-7-1 15:30:45
AIElly 发表于 2017-7-13 10:43
看过《摆渡人》,觉得是最没意义的书。 :D

我就特别喜欢,治愈系小说不是属于让人能从其中明白什么的文体形式,而是通过故事去让人感受美好,在现实川流中得到某种不可言喻的力量,就像是怀揣希望一样,表面上看来行动才是问题成败的关键,可是没有那份希望,人未免活得也太生硬了
peng575908502 发表于 2019-7-1 16:43:13
每个人的看书目的都不一样,你大V就只看到书里缺少文字功底,没准我就喜欢这份下里巴人
攥着映色玫瑰 发表于 2021-10-3 00:26:17
…哲的唯物辨证法。  阅读的起手式是…
无用天蓝 发表于 2021-10-6 09:31:46
人不是机器,只追求理性,不考虑人性才是真的***,大v又是是么鬼东西,不要太相信别人说的话,自己的也是,不同时段说出来的话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沐沐 发表于 2021-10-27 17:22:17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能思考;读书人,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与质疑能力,不能人云亦云。既然买了这本书,就代表你是想要读它的,读完它之后产生的思考才是你自己的。怎么能因为别人的看法而直接否定它呢?你是在想当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呢,还是当别人思想的傀儡呢?
Whisper 发表于 2021-10-29 10:02:02
忘了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一件事物当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对的没有问题时,恰恰正是它最大的问题。

深觉读书亦然。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个人视角的局限性注定我们只能在自己可观的范围之内评判一件事的优劣。但这好坏于另一角度的他人而言也许毫无意义。

我们读书的意义不正在于明智思辩么?

不是发自本心的认为某个人或者某一观点与自己契合,只是为了寻求群体认同或者迫于“权威”的人云亦云毫无意义,甚至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社区广场RSS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5.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5-5-10 21: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