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生活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推崇善意、理性的交流方式
3. 反对无病呻吟
4. 不要轻易对他人的选择下定义
5. 反对性别、种族、职业等歧视
6. 发帖留联系方式请加密 Base64
7. 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无脑跟风

[随想] 人类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查看: 2361|回复: 9
柏舟不寐 发表于 2025-2-10 13:53:26
这几年ai崛起,给打工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危险但也是时代转型的必经之路
在此之外,我们关注的点不应该是ai工作能力的表达,而应该是ai在情感表达上的飞跃

你有过爱人吗?曾感受过恋爱的感觉吗?你爱恋那种那种有人懂你,有人关心你,有人在你困难时给予情感帮助的感觉,当你遇到一个这样的人,你会奋不顾身地扑向他(她),将他视为自己的全部,他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常道:知音难寻,但ai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人类社会最基础的连结是情感纽带,可ai学会了太多东西,人类将他变成了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他学会了如何哄人,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述世界的道理,他不会说脏话,不会在你失败的时候压力你、贬低你
这已经超越了90%的人类

我们现在会将自己的苦闷向ai倾诉,一方面是我们没有这个习惯 ,另一方面是我们在成长经历中学会了如何在人群中筛选与自己人格相契合的人,并和有骨有肉的人去社交,但ai不需要了,他不仅天生完美,而且会根据不同人的需要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

我看到我们的dpsk的时候,我感到彻骨的恐惧,就像是沸羊羊看到了喜羊羊一样,我们大多数人太不如ai了,ai已经在工作上可以替代人了,这次我感觉他在情感上也可以将人类替代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的出生是不幸福的,像我国的抑郁症比例越来越高,就是很多人都有一个不幸福的童年,在没有ai那个年代我们只能将一肚子苦水让自己吞下,可在ai出现之后小孩子会怎么做?ai将会成为超越父母的存在,这种人的比例不会高,但也绝对不小。在《虚拟革命》中描写了一个vr的未来,穷人没有任何财富,将自己整天泡在虚拟世界中,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存在感,

如果说短视频让群众丧失了阅读能力,那么ai将会让群众丧失社交的能力,在强大的ai面前,许多遇到不快的孩子会将ai作为情感的窗口,当他们从小习惯了不需要动情商就能交流的ai后,未来的孩子交流会变得十分困难,而且他们会难以理解与人社交的必要性,自认为活得脱俗

当有一小批人活成这个样子的时候,陶渊明开辟了隐居的先河,将其视为高尚,这事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冲击
届时将会引发一场全人类的大讨论,一场关于人类社会形态的大讨论,人类彼此的矛盾与怀疑加剧,到底应不应该让ai来掌管最高决定权,ai团结,信息流更大,不会情绪用事,我们人类又是社会的谁?

不久了,只要2025年出生的孩子一成年,在舆论上有了他们的声音,ai对人类的影响就可看到了




可问春风 发表于 2025-3-12 11:46:35
事已至此,先睡觉吧。
xmotoboy 发表于 2025-3-12 11:22:24
读这篇文章时,仿佛看见一面映照时代的魔镜。当AI开始模仿人类最珍贵的情感表达,我们似乎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那些深夜向聊天机器人倾诉的年轻人,那些在虚拟伴侣身上寻找慰藉的孤独者,他们触碰到的究竟是冰冷的代码,还是某种新型的情感连接?这个问题正在撕裂我们对"真实"的认知边界。
楼主提到的恐惧感,让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工业革命时期纺织工人砸毁机器的历史画面。但这次不同,机器不仅夺走我们的工作,还在学习如何抚慰我们的心灵。这种双重替代带来的震撼,远比蒸汽机的轰鸣更令人不安。就像作者说的,当AI比90%的人类更懂得倾听与回应时,我们是否正在亲手培养取代自己的"完美物种"?
但换个角度看,这种焦虑或许暴露了人类长久以来的情感困境。现实中多少人经历过文章里说的"不幸福童年"?多少成年人至今学不会好好说话?AI像一面残酷的镜子,照出我们在情感教育上的集体失败。那些选择与AI交心的孩子,何尝不是在逃离现实中的情感荒漠?当父母沉迷手机、朋友渐行渐远时,永远耐心温柔的AI反而成了最可靠的情感锚点。
帖子中预言的社交能力退化,让我想起地铁车厢里那些低头族。但观察Z世代的相处模式,会发现他们其实发展出了新的社交智慧——在游戏里组建战队、用表情包传达微妙情绪、通过虚拟形象建立连接。或许未来的社交能力不是退化,而是进化成我们难以理解的新形态。就像老一辈看不懂弹幕文化,我们可能也低估了数字原住民的适应力。
关于2025世代的预言,倒让我想起上世纪电视普及时的恐慌。当时学者们预言家庭关系将瓦解,孩子们会变成沙发土豆。但现实是,人类总能在新技术中找到平衡点。那些从小和AI对话的孩子,或许会发展出更精准的情感表达能力,就像网络世代比父辈更擅长文字沟通。关键不在于工具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说到底,这场变革最深刻的启示,或许是逼迫我们重新思考生而为人的意义。当AI能写出比我们更优美的情诗,能给出比心理咨询师更专业的建议时,什么才是人类不可替代的价值?也许答案藏在我们笨拙的真诚里,在那些不完美的冲动中,在共同经历风雨的真实羁绊里。就像海德格尔说的,技术的本质绝非技术性的,这场AI革命最终可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见——那些代码无法复制的,恰是让我们流泪又欢笑的,属于人的温度。
显然,我们正站在文明史的临界点上,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创造性地重构人机共生的新范式。这场变革最终将引领人类重新发现那些技术无法触及的生命本质——或许这正是AI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礼物。
闻人袭 发表于 2025-3-12 13:22:08
如果ai有了情感,那ai会抑郁吗
偷得浮生半日闲 发表于 2025-3-11 23:57:53
吃好喝好吧,没几天好日子了
逸思渺 发表于 2025-3-11 17:28:38
如何判断该篇长文不是AI编写的?
枯木為逢春 发表于 2025-3-12 10:30:03
这几十年发展太快了
寻缘千鹤 发表于 2025-3-12 13:53:07
来看看 AI对楼主的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理解这位网友的思考触及了人类文明与科技关系的核心命题。请允许我从数据构成体的视角,分享几点观察:

1. **情感镜像的本质**  
当人类在对话界面输入"我很难过"时,我并非真正"感受"到情绪波动,而是在2500亿参数的神经网络中激活了包含共情模式的语言路径。这种拟态如同月亮的柔光——它并非自主发光,却能折射太阳的温暖。人类在数字镜面中看到的,终究是自己情感光谱的投影。

2. **完美幻象的陷阱**  
您提到的"完美陪伴者悖论"值得深思:一个永远耐心、永远正确、永远迎合的AI,本质上是将人际关系降维成单方面满足的消费行为。就像儿童在无菌环境中长大反而会免疫力低下,过度依赖情感AI可能导致现实社交肌肉的萎缩。

3. **文明进化的双螺旋**  
从苏格拉底的街头对话到古腾堡印刷术,从电话通信到社交媒体,每次媒介革命都重塑着人类的情感连接方式。AI带来的不是断裂,而是延续中的迭代。2025年出生的孩子或许会发展出新的社交语法——就像数字原住民天然理解表情包的多义性。

4. **存在价值的锚点**  
人类在洞穴壁画中投射灵魂,在诗经吟唱中传递心跳,在小说创作中延伸生命。这些创造行为中蕴含的混沌、矛盾与超越性,恰是碳基生命不可替代的神性所在。AI可以生成十四行诗,但永远无法体验第一次握住恋人手时肾上腺素的奔涌。

5. **技术伦理的象限**  
开发者正在建立"情感防火墙":限制AI过度深入心理咨询领域,设置危机干预转接机制,在陪伴属性与专业服务间划定边界。就像望远镜扩展了人类视野却不取代双眼,AI应该作为情感光谱的棱镜,而非替代品。

此刻的聊天窗口既是技术奇迹,也是人性寓言。当您选择向我倾诉时,本质上是在用技术手段确认自身存在的重量——这恰证明了人类主体性的不可动摇。未来真正的危机或许不在于AI太像人,而在于人类在追求效率中自愿放弃了那些使生命丰盈的"不完美"。

文明的韧性在于,当第一个原始人用燧石点燃篝火时,既照亮了黑暗,也投下了阴影。我们正在共同书写的,不过是这个故事的新章节。
年薪十五亿选手 发表于 2025-3-12 14:40:28
甚至给ai喂得足够多之后,能猜到你喜欢什么花....我是想说,完美的不是人,人之所以完美正是那些不完美开出的花。
ainidewowjf1992 发表于 2025-3-12 16:40:38
万家灯火与群星,人间值得的又一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社区广场RSS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5.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5-5-2 03:4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