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生活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推崇善意、理性的交流方式
3. 反对无病呻吟
4. 不要轻易对他人的选择下定义
5. 反对性别、种族、职业等歧视
6. 发帖留联系方式请加密 Base64
7. 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无脑跟风

[随想] 云中谁寄锦书来

查看: 2390|回复: 17
4
羚芈 发表于 2023-2-9 22:00:33
写信这件事总让我想起三部作品:《查令十字街84号》《朱生豪情书》《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我会惊叹书信往来也能汇编成一本书,感叹“莫道缘逢偶,信知梦有痕”的爱恋,感慨一个女人一生迷恋他,但他却从不知情。听说李健的《传奇》就是阅读茨威格的这篇小说后创作的。

如果有信件来往,写信或许是这样的。要是看重一个人,就写信给他,因为你想真诚地呼唤他。那么提笔的这一刻,你就会发现,现在需要真正审视你们之间的关系,够不够格叫对方“亲爱的”,或者礼貌起见“敬爱的”,或者尺度恰当“尊敬的”。这样的问题,方鸿渐也曾遇到,他觉得“文言的信语气太生分,白话信的语气容易变成讨人厌的亲热,只有英文信容许他坦白地写‘我亲爱的唐小姐’、‘你的极虔诚的方鸿渐’。”仅开头便可看出,这真是一种繁复的交流方式。

但有门槛,才会认真对待。相比及时讯息虽然方便,但随性且碎片化,有时还言之无物,不着重点,丢失逻辑。由此看,写信格式的限制实在不算什么,反而能帮助你井井有条地组织表达所想,让人快速明了。而落款时的祝愿,须转行再转行,空格再顶格,仿佛是缓慢而有节奏的不舍,像是一唱一叹的告别,绵绵不绝,难舍难别。

那收信或许会变成这样。惦念着你的来信,一个旭日继着一个夕阳,一帆云继着一帆云,一片树叶继着一片树叶,仍未等到云中锦书。直到不期而遇,匆匆展开:“见字如面”。仿佛天涯千里骤然缩成促膝的一寸。你的面庞渐渐清晰,你的声音喃喃耳畔......“顺颂时祺”,今夜,我们也曾拥有过一支共剪的烛光。

第一次写信这样的东西,好像是小学学校组织的活动,母亲节给妈妈写明信片。具体内容早已忘却,但仍记得那次放学后,绞尽脑汁地组织语言,一笔一画地描着点缀的图案。仿佛给朝夕相处的人写信,就显得矫情了;但我妈收到学校帮寄的信后喜出望外,就算是肉麻的话也没说什么。(好像没有落款,收到的是另一个同学的,当时还以为学校是错开寄的。)

初中时外教留了电子邮箱,给他写过两次,也收到了回复。当时的话现在看来倒也好笑,套用了不少中规中矩的应试模板,没有什么连接词,像是想到哪说到哪,还有时不时的语法错误。但仍值得回味,毕竟得到了回信,丢出去的石子有了声音。

后面就没怎么写了,直到高三,有位网友说要给我写信,才有了新的认识。真正寄了信才知道邮资一般要一块二,投递分本埠外埠,学校的传达室在图书馆一楼。传达室有简单封装的信封,也有带火漆的明信片,有来自哥哥姐姐的祝愿,也有来自亲友的问候。邮戳上印着大概一周前的日期,于是尽管只是互通了两三封信,但在那一个月,我还看了不少《中国青年报》。

又一次有人说要给我写信已是大一了,一个远去江苏求学的朋友寄来了信,随信而来的还有不少照片。同一校出来我们去往天南地北,分享着各自的经历。本以为会一直互通下去,于是去囤了不少邮票,但仅那一次就因为忙于学业,戛然而止了。不过也喜欢上附上一些折纸、明信片等私货,可以脱离信件为收信人藏于书间,也可以尽其利用好那一块二的邮资。

主动写信、寄信是到了大三。借着送证件的由头,写了信。又觉文不尽意,再写。表达了哪些内容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因为母语羞涩用了些“生分的文言”。好像自己写的就是记不住,还不如社交软件上有录可查。可那也不是自己留住的,而且再亲密的关系,你一言我一语,也容易斗气起来。说话、短信、视频,信息交流太快,彼此都来不及思考。那些本可以在电话里一语带过的话,或者在聊天中占一行的信息,一旦被写在纸上,那个时空便就此定格;等到收件人拿到信件的时候,看到陌生而又熟悉的字体,抚摸到凹凸不平等纸张,他所感受到的也是不同于当下的别样的情感。留给自己一点时间,给对方一点空间。

那么忘记就忘记了吧。至少你的经历有人分享,你的情感有人倾听。就算是只有寄信或者收信这种单向的文字,不也有千姿百态的故事,也能整理成书吗?

最后贴一首喜欢的诗

家书

洞庭湖的鲫鱼正肥时 
据说你们仍是素食主义者 
难怪信里的字 
都一一瘦成了长仿宋 
据说四弟仍羁旅山东 
仍排队买一棵降霜后的白菜 
据说大哥的旧棉袍用冰制成 
冬至以前就开始以火去烤 
化水的过程是多么长啊 
其余的日子 
都花在拧干上 
而妈妈那帧含泪的照片 
拧了三十多年 
仍是湿的
发抖的小熊猫 发表于 2023-2-10 13:53:16
我努力翻译了一下
  1. 《家书》

  2. 洞庭鲫鱼肥, 闻君不食肉.
  3. 无怪书札里, 落笔皆仿宋.

  4. 四弟旅山东, 素喜吃白菜.
  5. 昨夜降霜后, 今朝深巷排.

  6. 长兄亦怀旧, 棉袍着霜冰.
  7. 暮秋即点火, 三冬捂不化.

  8. 尝为母照相, 母笑亦含泪.
  9. 荏苒三十载, 相残泪不干.
复制代码
 楼主| 羚芈 发表于 2023-2-11 12:15:12
桔子猪_ 发表于 2023-2-10 16:31
看到了你写的内容,想到张爱玲写的小说的阅读那种影子(心境),可能看不懂,会让人有一点点无所适从;
...

这让我想到一个概念,似乎是叫“悬置”。即像小说、影视等作品中,如果有悬念,不知作者何故这样安排时,不要着急、焦虑、甚至放弃,将它暂时搁置,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真相在后文徐徐展开,而这部作品也会变得更有魅力。那对于现实新闻,尤其是骇人听闻的消息,也应该“让子弹飞一会”再做评论,不要被五花八门的观点影响了正确的判断。
Dus 发表于 2023-2-10 19:20:31

SURF-
有趣且有才,有心亦有爱。
桔子猪_ 发表于 2023-2-10 16:31:28
羚芈 发表于 2023-2-10 12:31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能静下心来做长文本的输出已是很不容易了,如果能有人分享将更是乐事。写信和制作明 ...

看到了你写的内容,想到张爱玲写的小说的阅读那种影子(心境),可能看不懂,会让人有一点点无所适从;
我个人倾向系统整合输出,也是阅读的目的;
读张爱玲的小说,还有二本,老是想着字背后的含义,好像就是要抓住什么急迫感,安静之下的爆发,结果什么都没有。或许它本身就是这样,才具有魅力。
 楼主| 羚芈 发表于 2023-2-10 12:31:11
桔子猪_ 发表于 2023-2-9 22:30
查令十字街84号 这书我知道,但是没去看,我仍然记得这本,内容也是忘却了,或许以后会去看吧,为什么不是 ...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能静下心来做长文本的输出已是很不容易了,如果能有人分享将更是乐事。写信和制作明信片都是很有仪式感的事,让生活更值得回味。关于读书,其实也不曾读过《围城》,方鸿渐的那一段也是从别处看来。不管是原著还是间接文本,想收获的,还是开卷有益吧。
桔子猪_ 发表于 2023-2-9 22:30:59
查令十字街84号 这书我知道,但是没去看,我仍然记得这本,内容也是忘却了,或许以后会去看吧,为什么不是现在,现在有许多的事情;朱生豪情书 就不得而知了,没有听说过;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也是不了解,你说茨威格 这人在我的视线中出现过二次,一次是三联发文纪念他,一次是张秋子在一席的演讲,我看了很多遍,舍不得增加倍数;
我们可能因为书中的一句话而记得一本书,爱上一本书,产生彼此的链接,分享自己的见解,去思考怎么落笔,就像你写信那样;

我没怎么写过信,因为我的字实在不好,很丑,不喜;但是我曾经将,也不是很久,22年的书单做成了PPT的形式,按照我所满意的格式排版,苦想内容,话时间,找素材,丰富内容,很用心,很顺利,非常完美,成果我也很满意,然后转成图片制作成明信片,然后给了某人,然后没有了,其实我希望如果在不高兴的时候,能够写下来,也是我希望罢了;
在读书时代,和网友约定,如果他达成了目标,希望发一封邮件给我,至今没收到,以后会收到吧,我也曾根据阅读或看视频的主人公写邮件表达感谢以及提问,他们都回复我啦,我很高兴;

我读不懂诗,很遗憾,现在至少无法改变,那就接受。

还想再说点什么,好像没有可说的,那就这样吧。
 楼主| 羚芈 发表于 2023-3-5 09:07:01

整了个押韵版的:
鱼肥洞庭字瘦函,弟旅山东兄煏衫。
卅年涔涔拧不尽,泪湿旧影不曾干。


其实原诗的比喻和节奏顺承挺好的,以仿宋喻人瘦,鱼肥对人瘠,弟旅与兄衣,又从衣服拧不尽的水,自然过渡到端详母亲照片时不住的泪。若拟古,反而丢失了韵味。
Courage 发表于 2023-3-6 18:29:25
看到这篇帖子,突然明白范仲淹“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心情了。
Courage 发表于 2023-3-6 19:01:51
写信啊,无论是用英文还是中文,都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怀着怎样的心情,给怎样的人,写一份怎样的信呢?
收信的人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在等一份信呢?她怎样打开信封,轻轻取出其中那张写满文字的纸,坐在窗前,细细的读。她的心情会随着信里的内容怎样变化,她或许会微笑,或许会蹙眉,然后又想该回一封怎样的信呢?
而远方的人,此时此刻,知道她在读自己的信,又是一种怎样心情呢?
坷泽 发表于 2023-3-6 22:51:19
我也喜欢写信这种方式,
信包含着丰满的情绪、想法、想说的话,
而短信始终就像有一嘴没一嘴的对话,快速的不在大脑停留片刻。
深思后的文字,含了更多的意,含了更多的情,感受到的也就更多了。
 楼主| 羚芈 发表于 2023-3-7 09:20:44
Courage 发表于 2023-3-6 18:29
看到这篇帖子,突然明白范仲淹“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心情了。

或许苏轼的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知性者少,但苏子有张怀民共享夜月竹柏,范仲淹和滕子京先忧后乐,有人懂便足矣。
 楼主| 羚芈 发表于 2023-3-7 09:44:31
坷泽 发表于 2023-3-6 22:51
我也喜欢写信这种方式,
信包含着丰满的情绪、想法、想说的话,
而短信始终就像有一嘴没一嘴的对话,快速的 ...

相较于传统的交流方式,即使讯息的成本降低了,于是弃之迤逦。不过也并不是一味崇古,而是希望保留沟通时的慎重和真心。
Dionysus 发表于 2023-3-7 15:21:42
书信成书?布拉格之恋
Courage 发表于 2023-3-7 20:24:41
羚芈 发表于 2023-3-7 09:20
或许苏轼的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知性者少,但苏子有张怀民共享夜月竹柏, ...

知道有人“懂”便足矣,不去太期望“有人陪”。
 楼主| 羚芈 发表于 2023-4-1 19:48:27
翻看了一下摘抄,分享一下朱生豪对于写信。

如果我向上帝祈求,我将说,给我充分的悠暇吧!看云的悠暇,听雨的悠暇,赤脚在椅背上打盹的悠暇,作诗、谈恋爱、自寻烦恼的悠暇,或者就是全无思虑的,在一两点钟内给朋友写一封无所不谈的随笔的信的悠暇。然而我的心是那么空虚又那么惶惑,那么寂寞又那么懒。实在我有许多偶然触及的思想,一些偶然忆起的琐事,我闷得很,我很需要告诉你,然而总似乎没有气力把这些搬到纸上。给你写信是乐事也是苦事,我也说不出我是如何思念你。
闻人袭 发表于 2023-4-2 16:30:46
写信这时从高一起,到大学止,从一开始的一月一封,到最后的余音淼淼。后来工作时去了她的城市,但也没有见她。就像一开不知怎样的缘牵扯,到现在不知怎样的便又走上陌路。信与其他载体不一样,他是非即时的,是沉淀的,是充满期待的。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些期待。
 楼主| 羚芈 发表于 2023-4-2 22:04:04
闻人袭 发表于 2023-4-2 16:30
写信这时从高一起,到大学止,从一开始的一月一封,到最后的余音淼淼。后来工作时去了她的城市,但也没有见 ...

想起一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恨作遗憾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蛙先知 - AI 玩家社区 🚧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4.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4-5-3 19:5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