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生活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推崇善意、理性的交流方式
3. 反对无病呻吟
4. 不要轻易对他人的选择下定义
5. 反对性别、种族、职业等歧视
6. 发帖留联系方式请加密 Base64
7. 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无脑跟风

[读书] 读完《实践论》画了个框架图,喜欢《毛选》的书友一起交流下

查看: 1265|回复: 9
3
Freya 发表于 6 天前
最近在精读毛选,发现对原来书中的很多概念还是不甚了解,于是想先把书籍在讲什么搞清楚,慢慢再去拓展实践。
首先读了《实践论》,这一章与《矛盾论》在第一次阅读时对我触动很大,读完我似乎知道了很多的东西,生活、工作上开始在发生一些改变。这次重读,没有了第一次的深刻的触动,反而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进一步读懂了,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了一下这章的内容结构,希望厉害的虫子们能一起来交流交流。
whiteboard_exported_image.png
阿良 发表于 6 天前
楼主现在的状态,是不是正对应《实践论》里说的“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从感性到理性的跳跃已经完成,但“理性回到实践”的环节还没真正发生。第一次读时的“触动”是感性认识的爆发,现在重读时的“平淡”是不是恰恰说明已经站在了更高一层的门口:不是书变,是人变。  
那是不是可以尝试整理再“解剖”,把《实践论》的“龙骨”拎出来,对比看看自己还缺哪些骨头。  

一、先把《实践论》的“龙骨”拆出来
(用你自己的图里的关键词,换个逻辑重新排布)  
1. 地基:实践=主客观的“肉搏”  
  ○ “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科学活动”是实践的三大原型。  
  ○ 个人理解:这里的“实践”不是泛泛的“做事”,而是特指人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社会活动。个人读书、冥想都不算,必须介入社会关系才算“实践”。
2. 认识的两次飞跃  
  ○ 第一次飞跃:感性→理性(图“感觉阶段→概念判断推理阶段”)  
    ■ 关键动作:“思考、抽象”个人会再加上一个“总结、归纳”(也可能每人对词义的理解定义不同,前者已经包含后者)【个人对所谓的“理想”的理解,一定程度上依据现有的“科学”,现在许多大定理实际是定量数据或结果的一个总结】。
    ■ 图中亦提到,直接经验vs间接经验,个人情况
  ○ 第二次飞跃:理性→实践(图上“理论→再实践”)  
    ■ 个人认为这是《实践论》最狠的杀招:理论对不对,不看逻辑是否自洽,看实践结果(个人职业和代码相关,所有工作中对逻辑自洽这一块接触颇多,很多时候包括很多同事的方案逻辑都是“自洽”的,但实践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 楼主现在表述的“不知道怎么进一步读懂”,大概率卡在这里:第一次飞跃完成了(能讲《实践论》或许还是能头头是道地讲),但第二次飞跃没发生(生活里没真用上)。
    ■ 个人曾有误区:把“看书”误当成理性认识,把“联想”误当成实践活动。其实书上的知识对读者而言只是间接经验,必须和自己的直接经验“焊接”起来(比如在工作中真的用了一次“抓主要矛盾”,即使是看到书上知识,联想到工作生活中如何去使用它,也不能算,个人理解里,这是联想,仍是精神层面,没实际干涉物质层面),才算完成二次飞跃。
3. 真理的“相对性”  
  ○ 图上“Σ相对的真理”是精髓:任何理论都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近似解”,“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 但个人来写,会这样写成两个式子:
$\sum_{i=0}^∞ 相对真理 = 绝对真理$
$\sum_{i=0}^{有限} 相对真理 = 相对绝对真理$
图片.png
  ○ 因实际生活中,能得出的相对真理数量是有限的,对累计的相对真理求和进而寻求的,个人认为得出的总是“相对绝对真理”(或是称之为“更接近绝对的相对真理”),而在实际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只要此“真理”在当下所处实际情境中,仍能验证其“真理性”,那便可用其指导当下。  
  ○ 这意味着:读完《实践论》的“正确姿势”不是记住结论,而是掌握“如何迭代结论”(寻求相对真理)的方法(即如今老生常谈“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
阿良 发表于 6 天前
阿良 发表于 2025-8-7 15:43
楼主现在的状态,是不是正对应《实践论》里说的“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从感性到理性的跳跃已经完成,但“ ...


二、该怎么“用”《实践论》?
虫部落,虫部落,大伙都是虫友,钻虫洞很合理吧,哈哈。三个“虫洞”,钻进去,钻过去,二次飞跃:
虫洞1号:用《实践论》解剖你最近的一个“失败”
● 选一个你最近搞砸的事(比如项目延期、和家人争吵(女友慎用,不是因为方法不行,可能是咳咳不行))。  
● 按先生的框架复盘:  
  a. 感性阶段:当时看到了什么现象?(“同事不配合”)  
  b. 理性阶段:你抽象出了什么判断?(“同事偷懒”)  
  c. 实践检验:这个判断指导下一步行动的结果如何?(比如吵了一架,问题更糟)  
  d. 迭代:重新收集现象(可能同事家里有变故),修正判断(“偷懒”→“精力被分散”),再行动。
  e. ps:当然也可以说都是出来打工的,我何必管人家如何,如此思维也另有思路可走,我此处只是举个例子,只需要抓住,这件事是我要完成的,完成这件事,把事做漂亮是我的目的,但如今事办砸了,那此事便可拿来解剖,当然自己成功的事也可以,只不过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变,可以记录一下,用于之后的自我剖析。至于如何去解剖,不同的医生对同一台手术有不同的下刀思路嘛,只要能支撑做出“再行动”即可。
虫洞2号:把“矛盾”当手术刀
●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孪生兄弟。任何实践失败,本质是没抓到主要矛盾。  
● 比如楼主“不知道怎么进一步读懂”,可能主要矛盾不是“书难”,而是“缺一个具体实践场景”(比如带团队、做调研)。找个场景一实践,可能自然就懂了。
虫洞3号:建立“实践档案”
● 先生当年搞农村调查写《寻乌调查》,楼主也可以搞“个人实践档案”:  
  ○ 每次用《实践论》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就写一段“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小报告(不需要刻意留意字数,有时几十字就够)。
  ○ 三个月/半年/一年后回看,会看到自己的“真理”如何随实践升级——这比背100遍书更有效。
  ○ ps:因个人习惯会使用云文档来记录工作、生活、思考等等,这是工作中的一位前辈教我的,楼主可结合自身情况而定,我之前就是一个坚定的笔记党,工作后整日电脑前,就叛变了哈哈哈。

三、送一句“虫语”总结
“《实践论》不是让你‘更懂道理’,而是让你‘更敢犯错’——每一次犯错都是真理的胎动。”  
个人感觉楼主现在需要的不是“更深刻”,而是更具体。去找一个具体矛盾,像先生解剖湖南农民运动那样实践中记录它,认知中解剖它,剖析完,书也就活了,也就可以再实际了。  
阿良 发表于 6 天前
个人看了看不是很习惯这个格式,我直接截图上传吧,个人的些许愚见,希望能对楼主有启发
图片.png
图片.png
0162FBFA.png
netxiaozhua 发表于 6 天前
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并不应该是递进的关系,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思维本身可以跳出逻辑框架,当以金字塔模型来归纳实践论时,不免陷入了一种框架思维之中。所谓逻辑自洽,只是一种思维习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维习惯、逻辑自洽。不断的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创造属于自己的思维,并且使之能影响现实,改进现实。这是我对实践论的读后感。
所谓改造自己,改造世界。这是个巨大的哲学问题,究竟是我改造了世界,还是世界改造了我?我们所有的这些思维认知互动究竟来源于世界,还是来源于我们自己。《毛选》中许多概念可以参考《庄子》一起理解,我们看待世界的态度,和庄周梦蝶是否相同,当和别的思维产生分歧矛盾,是否又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
 楼主| Freya 发表于 6 天前
阿良 发表于 2025-8-7 15:56
个人看了看不是很习惯这个格式,我直接截图上传吧,个人的些许愚见,希望能对楼主有启发

...

感谢虫友对我做的框架的思考和建议。
你对我目前的状态的看法有启发到我,好像第一次读的时候就是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感觉,觉得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这次尝试做出这样的框架图,也是想有一种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实践中再逐渐深化理解。下一步我确实需要的是具体的实践,对“实践论”的实践可能才是慢慢理解这本书的重要过程,这里面会产生更多的经验,也是这个框架图的具体化。
地基那块你提到“实践”是必修介入社会关系,读书和冥想不算。我认为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员这本书是从整体社会而言,但从我们个人,如果我学到一个冥想的方法,我练习冥想,我通过阅读毛选与毛选这本书产生关系,我觉得也是一种实践,针对于个人需求和目标的实践。
真理的相对性那块的建议很精准,我再修改一下。
非常感谢!
 楼主| Freya 发表于 6 天前
netxiaozhua 发表于 2025-8-7 16:24
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并不应该是递进的关系,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思维本身可以跳出逻辑框架,当以金字塔 ...

我也觉得以一个模型来理解这章,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幅图我只把一些概念放上去了,对于一些概念的关系、发展很难用框架图表达出来。之所以最后还是选择模型图,我是想把这章节的内容结构可视的展现出来,能够直观的看到这章节在讲什么,这些内容有什么样的关系,否则我感觉还会是一个感觉的东西,没有具体的东西。
阿良 发表于 5 天前
Freya 发表于 2025-8-7 23:52
感谢虫友对我做的框架的思考和建议。
你对我目前的状态的看法有启发到我,好像第一次读的时候就是对这本 ...

图片.png
图片.png
简墨 发表于 5 天前
我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先收藏下来,等读了之后在进行分享交流
 楼主| Freya 发表于 5 天前
简墨 发表于 2025-8-8 15:50
我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先收藏下来,等读了之后在进行分享交流

好啊,等你读完来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蛙先知RSS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5.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5-8-13 03: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