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职场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反对成功学和贩卖焦虑
3. 提倡分享从业心得和经验

人情世故的社会可能终结吗?

查看: 8376|回复: 35
6
与卿 发表于 2024-7-11 15:28:58
其实就我自己的感觉来说,我觉得公事公办处理事情更为轻松一些。打个比方,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委婉顾及这顾及那。有了人情世故,你就要相对”礼貌”,怕哪个词触及了对方的雷点。有了人情世故就要相对含蓄,觉得我应该懂他的未尽之义,我平白就要了解许多潜规则,有这暗示直接说不快些。有了人情世故,就要推辞来推辞去,麻烦来麻烦去,我一直不懂送礼的意义是什么,你送我一个东西,我照价还回去,生怕还少了,你有意见,送礼送的不是情义吗?

很多不喜欢人情世故的人后来自己就变得世故了,然后要求别人也世故,再以一句过来人的立场说,还是年轻,不懂社会。

我很讨厌人情世故,一方面觉得它虚伪,一方面又不会。感觉这是一个闭环,我觉得它虚伪,所以我不愿意去学,我不学我就不会,我不会我就更讨厌。

休谟说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协作、分工、帮助。熟悉的人间的协作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而怎样熟悉就是靠的人情世故。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好像具体分析了。由此看难。

另外问一句,有什么工作不需要懂那些人情世故,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的吗?谢谢各位。
虫子 发表于 2024-7-11 19:00:53
人情世故本质上是个经济问题。情商、礼仪、规矩...那都是表象。

有一件事我妈给我叨叨过几回:小时候家里穷,在所有亲戚里也算相对最穷的吧。有一年春节,我妈抱着我姐去小舅家聚会,别的亲戚家孩子都跟香饽饽似的,被大家轮番抱来抱去。唯独我姐没人来抱,我妈很尴尬。你带入体会嘛,一定很尴尬,对吧?

所谓人情世故,不过是看人下菜罢了。情商、礼仪、规矩...都会因为经济问题而灵活变通和呈现。情商可高可低,礼仪可大可小,规矩可有可无...

就拿外卖打赏来说,对我们显然不成问题。平台又不强制,打赏一下辛苦的外卖员甚至会获得道德上的一点小优越。而把打赏位移到美国,就成了如今一种越发失控的小费文化。你在 Reddit 随便翻几条有关 tip 的热门讨论,就能感受到美国人被小费折磨得够呛。

表面上看,小费文化也是一种人情世故,而在美国,这种没有明文约束的人情世故已经积重难返,实际呈现的是一种混乱、失控的状态。因为大家经济水平不一,对于小费付诸的数额也就不等,对于某些服务是否该付小费更是争来吵去。这让我想起美剧《绝命毒师》里一段有关 tip 的对话(台词记不清楚,查了下,复制如下,不一定准确):

在《绝命毒师》第三季的第六集("Sunset")中,汉克·施拉德(Hank Schrader)正在调查杰西·平克曼的移动餐车(RV),而沃尔特·怀特为了避免被发现,匆忙安排了一些事情。其中有一段对话是关于小费和披萨的:

  • 披萨外卖员:That’ll be $15.50.
  • 杰西:Here’s $20, keep the change.
  • 披萨外卖员:Wow, $4.50. Big tipper.


这段台词发生在杰西的家里,他给了披萨外卖员 $4.50 的 Big tipper,外卖员对此表示感谢和惊讶。这体现了杰西在财务方面的变化,以及他试图表现得大方。

这段台词结合了披萨和小费,是《绝命毒师》里较为经典的一幕。


看吧,人情世故也是会因为经济状况而灵活变通的。人有钱了,就容易大方,好像心底都立马变善了一样,社交关系也会变得从容和谐了。

所以,想不为人情世故所困?要么不跟经济问题牵扯,极端的,比如秦岭终南山里那些真隐士,完全避世了,自成世界;要么就是经济没问题,财务自由,这时候之前那些人情世故所带来的痛点大概率都会变成爽点。除此之外,只要我们盘旋在跟各种经济利益牵扯的道路上,人情世故就在所难免,无终无结。
文火慢燉 发表于 2024-7-19 09:31:01
恶心的是表面公事公办,背后全是人情世故
这种现象,越是大城市、省会,越严重
但是大老爷们低头看小城市,反而觉得他们人情味浓,不规范,不严谨
滑稽
 楼主| 与卿 发表于 2024-7-12 22:08:30
虫子 发表于 2024-7-11 19:00
人情世故本质上是个经济问题。情商、礼仪、规矩...那都是表象。

有一件事我妈给我叨叨过几回:小时候家里 ...

首先感谢用心回答。其次,我赞成人情世故的背后有经济因素加持,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有足够的地位,我就可以我行我素,我又怎么会被这个烦扰呢?但是我不赞成人对于人情世故的态度会随着经济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我想了下,我要是有足够的钱,别人为了获得我的钱而刻意奉承我,我一样不会很开心。最后,来自今天的碎碎念,我想了下,我好像也是人情世故的受益者(因为别人之间的人情,我受益了),对于这个受益我感激,但我内心并不是特别快乐,这就意味着我要去想方设法偿还,哪怕对方不需要我偿还,我还是觉得有负担,觉得亏欠。
同樂 发表于 2024-7-18 10:30:18
我在人资领域的学习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其中包括人资方面专业知识,以及各类心理、文哲等相关内容也有涉猎。

你所说的讨厌人情世故,可能并非表象这么简单。工作中有很多人都有这类的困扰,但分析下来,他们其实厌倦的是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者是因为假想出的人际关系而产生焦虑。这些负面的情绪最终使人深感不适,轻则感到倦怠,重则抑郁消沉。原因有两点:一、精气神不足以处理生活中所接受到的信息;二、精气神不稳时处理事情上容易偏颇多思。

最近听了这么一句话:“只要我不在乎,别人就没法伤害我”。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其实往往并不重要;更积极的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看待他人或世界的态度如果发生转变,同样会改变他人或世界对我们的影响。

我希望可以从积极的一方面帮助你,从另一个角度感受这个世界。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概讲述了两种自我调整的方法,从根本处调整精气神,以达到满足洞察世界、处理事宜的基本水平。

当然,也欢迎你关注我的订阅号【炬火认知】,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文章,同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到你,更好的处理“我”与“我”以及“我”与世界的关系。

以下为原文部分:

凡沉疴在身,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一曰以静制动。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如贪早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则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帅气之说也。久病虚怯,则时时有一畏死之见,憧扰于胸中,即魂梦亦不甚安恬。须将生前之名,身后之事,与一切妄念铲除净尽,自然有一种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阳自生。此以静制动之法也。(曾国藩复李雨亭)(启超按:此问疾书也,摄生要诀,尽人皆当服膺。)

在面对长期疾病或身体虚弱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自我调整。

第一种是通过坚定的意志来引导和提升自身的精气神。当一个人感到疲倦无力时,往往是因为气弱,但如果意志坚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例如,如果一个人贪恋睡眠,可以通过意志力强制自己起床,以提振精神;当感到无所事事、心绪烦乱时,可以通过端坐静思,集中注意力,使心神凝聚,从而达到提振精神的效果。

第二种是通过内心的平静和放下使身体自然恢复状态。针对长时间患病后出现的虚弱和恐惧心理,特别是对死亡的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努力清除对生前名誉、身后之事以及一切杂念的担忧,让心灵归于平静。当心灵达到一种宁静淡泊的状态时,在寂静之中,真正的生命力会自然恢复。


中、西医学本身就是不同的两套医疗体系,它们的理论基础与治疗方法各有侧重,我无意评判两者优劣。但若真身负沉疴,请务必寻求专业医生指导。若未有沉疴在身,尚可按此一试。

以下是我的亲身体会:

一、以志帅气

1.定时定事
给自己设定目标,有长期的短期的,并且是具体的可实现的。比如,每天晚上八点出门。至于出门是走还是跑,没关系,不设限,出门就好,哪怕出门接着回头也可以。

2.时间规划
我一直在用的一款软件叫爱时间APP,每天将时间记录下来,一周过后,分析一下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包括时间安排、大致内容、时间效率等等,都可以分析清楚。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规划,例如什么时候起床睡觉是合理的、作息节律大概是多少分钟、什么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等等。

3.锻炼意志
时间规划的目的在于锻炼意志。让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安排,是锻炼意志力的最佳方法。在一段时间后改变自己的时间规划,离开时间的舒适圈,用坚定的意志力去克服。这最起码意味着改变起床睡觉的时间,在疲惫的时候强迫自己起床;或进一步改变自由支配时间的利用,在无聊时选择阅读而不是无目的地刷手机。

4.自我激励
给自己设立奖励机制,每达成一个小目标或达成一次时间规划就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这可以激发动力。

二、以静制动

1.冥想练习
关于冥想练习的内容过多,不是一本书可以写完的,更何况一篇文章。市面上有很多种练习方法,鱼龙混杂。但若是有什么速成的方法,请一定要警惕,毕竟一个连工具箱都不带的人,拿着一把螺丝刀就要对你的心灵下手,那你最好小心一些。在这里我只分享一下个人体验,说明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有需要,可以留言,一起讨论。

初级: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冥想或打坐。最开始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只需要能帮助我们清空杂念,让心灵回归平静就好。可以从5-1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时间,睡着了也无所谓。或者也可以在练习前喝一杯咖啡,一般十五分钟左右咖啡因会自动叫醒你。我一般是在每次作息节律中加入初、中级的冥想训练,捎带着回复一下精力。这里要注意一点,精力不是体力,对精力或作息节律不清楚的可以点击此处回看相关的文章。

中级:需要找相对专业的人学习,并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进行练习,大概15-30分钟。由于工作原因,我的练习时间一般选择中午或晚睡前进行。主要目的是通过附着呼吸点练习意识发掘,捎带着放松身心,减少焦虑。练习久了,可以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高级:通常情况下,无需追求冥想的更深层次,因为一旦进入这个阶段,冥想便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愉悦体验。深层次冥想的核心在于对意识、念头和情绪的细致观察。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冥想并不是直接消除负面情绪或念头的工具——这是初学者应该理解的一点,即我们不能通过冥想直接抹去已生起的念头。相反,冥想的价值在于解绑——洞察这些心理现象的起源,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不受其束缚。类似于诚心正念的过程,但需要冥想者对冥想本身有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清醒、警觉的意识。

2.简化生活
想办法降低自己的欲望,除了儒家的克己复礼及中庸思想外,其实很多宗教类的信仰都是为了降低欲望而存在的。还是那句话,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坚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让人纯粹的多,思虑明澈,生活自然也就简化。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和工作负担,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休息时间和空间,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简化而不简单。

3.感悟自然
古代的自然感悟之法,大多未能完整地流传至今。在现代社会,当人们置身自然之中,少部分人能在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中寻得心灵的平静,而更多的人却感到身心疲惫,甚至觉得费力。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方法。有人在欣赏风景时,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细致入微,结果反而增加了疲劳感。正确的做法是将自然景观融入眼底,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关键在于将风景纳入“眼神”中。就好像通过眼睛把精神放出去神游一圈,再带着自然的神韵回到眼中,这样一来,观赏自然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实施这些方法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将它们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习惯的一部分。同时,也要注意倾听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适时调整方法,使之更适合自己。

粗浅见解,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星辰无生 发表于 2024-7-12 09:19:56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除非世上只剩下你一人,否则“人情社会”都不会被终结
眉如远山 发表于 2024-7-12 08:55:22
你希望人情消失还是世故
Q9527 发表于 2024-7-12 01:31:07
社会结构分等级,人的社会地位亦随之,人情世故的社会就不会终结。
朝雨 发表于 2024-7-11 23:51:44
你喜欢听好话吗?你身边的人喜欢听吗?
倚剑临风 发表于 2024-7-12 08:36:53
大明帝国就是人情世故
於菟 发表于 2024-7-12 10:34:12
如果是工作,服务之类,人情世故是可能消失的。其他地方不太可能,因为这玩意是一个工具,分利集团之间媾和的润滑剂,
小楼一夜听风 发表于 2024-7-12 10:43:18
首先,肯定的说,人是群居动物,有思想和感情,那么就不会终结人情世故,可能楼主想问的人情世故只是亲情方面的,现在确实比较淡漠,但你不可能会生活中不需要朋友,游戏中不需要队友,工作中不需要关系好一点的同事,如果都没有,恭喜你,你已经超过 99.99% 的人,要么你先天冷漠,要么你已经厌世,否则,不可能逃脱世俗的人情事故。

人情,就是人的感情联系与链接;事故,就是历史故事千百年演变之后的处事原则或者潜规则,一直在变,又好似一切都没变。
mubingyang 发表于 2024-7-12 12:43:12
标题就是错误命题。
人是社会学生物,群居动物,不能孤独生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最通俗易懂,关系网脱离不了。
人性使然,违背人性,迟早自取灭亡

补充内容 (2024-7-12 12:44):
社会学的现代终极就是政*
I夏天的风 发表于 2024-7-12 20:32:12
所谓的人情世故可能也莫非让别人不感到不舒服吧

 楼主| 与卿 发表于 2024-7-12 22:09:41
小楼一夜听风 发表于 2024-7-12 10:43
首先,肯定的说,人是群居动物,有思想和感情,那么就不会终结人情世故,可能楼主想问的人情世故 ...

不止是亲情,感觉一切和人有关的,只要有了较为深的联系,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
钰瑶娘亲 发表于 2024-7-13 14:55:53
这么多年过来了,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我也讨厌人情世故,但是还是得适应,妥协,没办法,只能我们去适应社会,不然就会被淘汰。
kowalski 发表于 2024-7-13 15:37:20
《自私的基因》“好人终有好报”章节,

背景博弈规则:相互合作的奖赏为3分,背叛的诱惑为5分,互相背叛的惩罚为1分(参考游戏:信任的进化(原书合作的进化))

原书有一个策略概念叫“愧疚探测器”:它可以主动终止循环于双方间的交互背叛,“愧疚探测器”能记住自己是否刚刚主动“背叛”,或者只是为了报复。如果是后者,它便“愧疚地”让对手得到一次反击的机会,而不加以报复。这便将此循环报复行为终结在萌芽状态。

解构理解,人情偿还事故,就是一种愧疚的利用,让社会个体-组织产生交互的概念,人情世故交互会强化互相的信息交流和信任度,信任感和归属感让个体本身感觉更好压力更小,从而激励下继续执行。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这个概念,但是我理解,这应该是人情世故最本质最原始的基因的策略吧。
王怜花Tolly 发表于 2024-7-14 07:43:09
尊重人性,尊重利益。
老詹四万分 发表于 2024-7-14 08:55:27
1.作为一个80后,感觉这个是终结不了的,各种工作各种关系运作,很多80后已经开始为子女找关系了。

2.曾经因为办手续遇到交警、园林等等单位,你想办事,手里没点东西……

3.现在社会就是各种关系纠结在了一起,很多事情,领导在发挥着能量,法律法规处于边缘地带,你想办点事,那就得找人,找什么样的人?你自然知道,也自然参与到了这种社会关系里面。
Jacky_Chen 发表于 2024-7-14 10:03:01
虫子 发表于 2024-7-11 19:00
人情世故本质上是个经济问题。情商、礼仪、规矩...那都是表象。

有一件事我妈给我叨叨过几回:小时候家里 ...

以前一直会纠结这个问题,你这么一说,感觉通透很多。3q 虫子
薄雾漫白 发表于 2024-7-15 10:22:21
社会可能是会更冷情淡漠的社会,可能往后人与人之间更赤裸裸地谈利益。天下人以利而聚,以利而散。这再正常不过。不必责难,不必愤慨。学会用利益去博弈,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但是不要忘记,总有些东西,比利益要珍贵。

PS:每个人的三观不一样,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尊重他人,做好自己。
pansharemm 发表于 2024-7-15 13:14:37
只要存在资源的不足就一定不会
日照海洋 发表于 2024-7-16 16:35:03
前几天与一在医疗系统上班很多年的大哥聊关于这方面的话题,他说,年轻的时候看到某些人的阿谀奉承,觉得那个人就是个坏人,很看不起他,非常鄙视。我问他:你现在还这么看吗?他说:不了,现在遇到领导,自己很自然的露出微笑,以及那顺口就出来的奉承话,很自然,很熟练。

不管你原来是什么样的性格,多年以后,大概率是变成了你曾经不齿的那类人。如果你没有变成,那恭喜你,你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李文明 发表于 2024-7-16 17:24:36
不会,有人就有人情世故
Time-chen 发表于 2024-7-17 11:29:41
说话好听和会做事的人永远比较受欢迎,这是事实。
樱星落 发表于 2024-7-17 14:08:11
人情世故是社会的润滑剂,如果直来直去的话,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的。就像古话说的“过刚则容折”,所以古人讲究中庸,圆润是比较好的状态——自己既有底线,又能以人情世故圆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看法。
CHENYIZE 发表于 2024-7-17 15:17:37
与卿 发表于 2024-7-12 22:08
首先感谢用心回答。其次,我赞成人情世故的背后有经济因素加持,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有足够的地位,我就可以 ...

那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想,经济问题是资源分配的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和人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又难以调和,人情世故是其衍生品;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很难想象资源是无限的,也很难相信人类的需求(物质到精神,空间到时间)是可以被满足的,就算已知的都已满足,总会想,是否还有我尚未得到的呢?只要思维不停止自由活动,满足之后便是空虚无聊,这样的话,人情世故大概永不止息吧。
 楼主| 与卿 发表于 2024-7-21 19:35:16
同樂 发表于 2024-7-18 10:30
我在人资领域的学习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其中包括人资方面专业知识,以及各类心理、文哲等相关内容也有涉猎 ...

首先,感谢回答。其次,就你的回答 ,我谈一谈感受。我讨厌这些,一是因为我对于这种运作模式的厌恶,二是我的不适应,三是难以应对。我觉得有了一才有二,有了二才有你说的三。我觉得归根结底在于一。你在文中提到的那些做法,我也看了。对于恢复精力很有用,但是恢复精力不等于恢复处理人际的能力。恢复精力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你说的重新掌控生活,但是就你提到的具体做法我有些许不认同。掌控生活是一方面,但掌控生活我觉得不能违背身体的规律。我早上起不来,就不要硬起,硬起对于我后续的一天都有影响,后续的一天我都觉得疲惫,我想睡。
同樂 发表于 2024-7-22 09:15:42
与卿 发表于 2024-7-21 19:35
首先,感谢回答。其次,就你的回答 ,我谈一谈感受。我讨厌这些,一是因为我对于这种运作模式的厌恶,二 ...

我原来也这样以为,就像你说的,早起会很累;我的感受很重要。直到有一次真正去做了才发现,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身体。
有三个道理是需要实践过才会明白的,因为它是隐藏在我们基因里适者生存的东西。
1.定期锻炼身体,不仅不会让我们觉得累,甚至会觉得轻松。
2.作息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规律。
3.自我的感受会经常自嗨以及自我欺骗,他想要的其实只是舒服一些。
当然,像这类事件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也算是人性的一部分,克服人性,更多时候,其实是在讲自己。


补充内容 (2024-7-22 09:29):
说到身体规律,可以搜索2个问题来了解。
问题1:人类的睡觉习惯从树上到洞穴草地到床上,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问题2:为什么一节课要设置45分钟?

补充内容 (2024-7-22 09:32):
所以孟子一定要告诉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jack12345 发表于 2024-8-11 16:06:00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情事故不可避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社区广场RSS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5.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5-5-2 08: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