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学途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反对成功学和贩卖焦虑
3. 推崇求真的治学态度和经验

读书感觉读完就忘了,你们是怎么读书的?

查看: 2359|回复: 16
1
半瓶醋 发表于 2022-1-5 08:57:27
读书感觉读完就忘了,你们是怎么读书的?现有成功者,有没有在历史演讲,或者媒体上说过读书的心法,还望各位大神不吝赐教?
常客 发表于 2022-1-5 14:04:58
半瓶醋 发表于 2022-1-5 11:09
说的不错,但是怎么阅读呢  是翻开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还是有什么方法呢


1 阅读书封、推荐语、前言、目录等

大体了解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大概的框架是什么。根据这些内容提问自己,本书可能讲了什么内容,可能学到什么等等。

2 快速浏览相关内容找答案

不用顺序阅读,到相应的章节找答案即刻,解决你的问题。书籍作者一般为了让人理解内容,很多采用的是论点+论据+事例的内容,而事例内容又占据书籍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因此只要理解即刻。

3 快速清除尚未阅读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只需要有印象即可,因为这一次的阅读目的可能并未涉及到。

4 对于涉及问题的内容进行一次精读,做好笔记梳理好框架

当你阅读的同类型书籍多的时候,所能填充得到你的框架的内容就会越少。因为书里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只是换了一个事例,换了一个说法,这时就可以忽略这部分内容。阅读速度也会加快很多。


本方法仅适用于功能性的书籍。
Viviance 发表于 2022-1-6 00:23:37
个人觉得看读书的目的,我常常会觉得读了像没读一样,但其实知识还深藏在脑海里,在某一个时刻会突然想起来,这个时候觉得很神奇。我觉得有几个观点可以参考。

第一是分类型阅读。针对的是“读了,好像没记住”这个问题
一类是以打发时间为主的读物。比如文学类哲学类的读物。不必要专门追求记忆,如果真的喜欢会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在重复中也就自然的记住了。
一类是以学到系统的知识为目的。这里强调系统二字,基本上就是自己专业相关的,深化自己的水平,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对这类书籍,不论课内课外,有调理的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定期复习,学会应用是最重要的。这类书的读法我觉得和阅读论文差不多,是需要刻意研究的。
一类是工具类的书籍。比如典型的字典,还有并不赖以生存只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查阅的书籍。这类书适合跳读,只有找自己有用的信息,然后立马用起来,用完之后忘了也没有关系,下次要用再找。这类不高频出现的知识没必要浪费大脑内存。
整体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刻意去记,有些书不刻意记大脑自己就记住了。对“读了就忘”还是抱着一个较为平和的心态为好。

第二是有目的训练。我觉得您说的“读了等于没读”可能另一种情况是读了,记住了,但是感觉就想不到,不会用。
这一类常常是出现在专业的问题里的。读书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我借用武忠祥老师在考研导学课里的一个观点,学习就是先读书,然后实践,实践出了错,再回来翻书,往复循环,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不可少。另一个我喜欢的作者是斯科特杨,他写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同样可以套用在读书中。在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中他总结了自己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可以参考。

第三是自己总结,消化。如果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本书的话,这本书就基本不会忘了。就像拷贝老师的PPT永远都不记得,自己写的笔记记得贼牢实。我觉得这个观点也挺好的,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

最后的话,知识是会更新的,书也是会有错误的,每本书多多少少都带着作者自己的偏见。从这个角度看,有些书也不是全盘记下来好,找一些对同样问题有不同角度看法的书籍,应该能帮我们更好的理解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记不住某种程度上也有好处,让人更容易接受新的观点。
Surge 发表于 2022-1-5 10:50:13
我个人对于读书遗忘的观点(主观):

或许是我个人的局限,我对遗忘看的比较淡。如果不是一定要记住的书本,我一般不会刻意记住书的具体内容,我更在意阅读这本书,一些我认为精彩的内容、给我思想上的启迪、思维上的扩展、心灵上的感悟。哪怕我几年后已经把这本书的内容忘的差不多了,但这本书所给我的东西,是我接受了的,仍然会不时间跳出来,并加深理解和感悟,或许这个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吧。

引用一位大佬的话(大概是这样哈):教育是把知识点遗忘后所剩下的东西。
黑凌天 发表于 2022-1-5 14:39:17
给你看一个我读了《社会心理学纲要》读到五分之一的笔记(其实也是会忘,但是也有点用):
1.事后聪明式偏见与真正的预测区别  
2.生活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正着来活,却是倒着去理解  
3.我是___:自我图示;  
实际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人的自我意识越强,越会信奉这种透明度错觉…我们经常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低估?)公众心里疏忽  
1.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独立的自我    相互依存(赖)的自我  
归属感弱        归属感强,更容易融入他人  
易袒露心声?   袒露心声少  多礼貌性交谈…  
高兴伴随于:个人效能感         积极社会交往  

5.人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比如面试时询问女性对性骚扰的感受,多数人会回答愤怒,而实际问到这些问题时,女性更多地体验到的是害怕)很多时候,你想预测自己的一些常规举动,你的亲密朋友会给出最精确的评估;  
规划谬误:经常低估我们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  
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在大部分环境中,我们拥有令人惊讶的恢复力!  

6.我们对自己的思维结果比思维过程要知道的多;假想: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与我们解释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显然不同。  
双重态度系统:我们对人或事行成的自动的內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  
这种自我认识局限性有两种价值:一是对于心理调查来说,自我报告常常是靠不住的;  
二是人们报告和解释其经验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这些报告的有效性。  

7.自我服务偏见:大多数人自我感觉良好  
(比如成功归功于自我努力和才能,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问题本身无法解决…等外部因素…)大部分人会觉得自己比平均水平(普通人)要强,认为自己道德水平更高,更聪明,更英俊,更具有洞察力…吵架和冲突也往往认为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干了更多的活…(自我服务偏见体现在以下方面:伦理道德,工作能力,美德,聪明才智(有人超过自己时,人们则倾向于把对方看成天才),包容度,赡养父母,健康,洞察力,吸引力(认为自己大多数照片不真实,更喜欢将好看的照片里的吸引力增强的面孔作为自己的真实面孔))  
我们的偏见会让我们无视自己的偏见…  

8.盲目乐观使我们更加脆弱可能遭受失败(比如相信自己赌博时运气更好,认为自己意外怀孕可能性不大,不幸的事都发生在别人身上),如同傲慢一样,注定要失败…  
但好处是相对更能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促进健康和幸福感;  
少量的现实主义(防御性悲观主义),可以把我们从盲目乐观的危险中拯救出来;  
悲观主义思维和乐观主义思维都有力量,合理应用两种思维;  

9.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虚假普遍性效应;而在能力方面,当我们干的不错或获得成功时,虚假独特性效应更容易发生;总之,我们总会觉得自己的失误是相对普遍的而我们的优点却是非同寻常的!  

10.神学中,傲慢一向居于七大罪之首;谦虚,虚伪的谦虚是为了掩饰个体认为自己真的优于他人的心理想法;真正的谦虚,是不那么在意自己;它一方面让人们自由地的为自己的专长而欣喜,也能实事求是的认同别的的专长  

11.不要产生习得性无助;  
有一定自我决定权会产生一定的幸福感,但是过多选择的却会产生较低的满意度  
1.
(1)如果你以积极的方式思考,你就会得到积极的结果。  
(2)你的思想和感受指向哪里,你的经历就会指向哪里。  
(3)你会吸引所有你想要的东西——金钱、人和关系。  

13.自我效能感最大的来源是对成功的体验。榜样的力量也算是一种…但有时候困难也常常反映了社会环境的残酷  

14.高自尊掺杂了自恋时,当其自尊心收到伤害,可能会引发报复性行为  

14.个体在归因时低估情境作用作用的倾向,叫做基本归因错误;而日常在解释他人行为时,我们会犯基本归因错误,对于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却常用情境因素来解释;  
比如考官用自己精通领域的难题难为考生,会让学生觉得考官比自己更加知识渊博…而观众会觉得两者都比自己更知道的多…这是有权者控制谈话会让我们高估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再或者,新朋友聚会中,看起来大家谈笑风生,其实也许大部分人內隐都紧张的要命…  
基本归因错误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聚焦点不一样,我们都从我们关注的点去分析原因;  
作为行动者,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比如在审讯录像中,如果从聚焦在嫌犯身上角度的录像看认罪过程,会认为他们是真诚的;如果从聚焦在审讯员身上的摄像机来看,会觉得嫌疑犯是被迫认罪的;所以大多时候,如果观看聚焦在嫌犯身上的录像给陪审团看,宣判有罪的概率接近百分之百;所以有的国家要求录像是从侧面拍摄,给予审讯员和嫌犯同样的关注。  
一旦曾经可见的行动者在记忆中变得模糊,观察者通常会分配给情境更多的权重;  
文化差异  

15.能力不足反而会助长过度自信倾向;解决方案:即时反馈和分解任务,假设过去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  

16.毛毛虫化茧成蝶后会认为自己小时候是小蝴蝶。成长和成熟把我们都变成了说谎的人。积极的记忆构建的确可以美化我们的回忆,人们通常会给记忆蒙上一层玫瑰色(美化),我们的记忆也会重构其他方面的过往行为,以让我们的过去符合我们现在的观点,低估美化不好的行为,突出强化那些好的行为。每一代父母都在为下一代的价值观哀叹,部分原因是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年轻时的价值观与自己现在的价值观很接近。  

17.我们行成和坚持错误信念的四种非理性的原因:  
(1)我们先入为主的概念控制着我们的解释。  
(2)我们更容易受到先验事物的影响,而不顾统计上的事实。  
(3)我们错误的理解相关和控制。  
(4)我们的信念可以形成自己的结论。  

18.人总是主观的;事实上,可以利用人们对偏见的知觉来评价他们的态度,告诉我你从哪里看到了偏见,我就能获得有关你所持态度的线索。  

19.难忘的事件比事实更容易让人动摇。某些例证在我们的记忆中是现成可得的,就会觉得其他类似的例证是常见的,那么我们经常会利用这一认知规则进行判断,这叫做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所以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生动的奇闻异事通常会比统计信息更引人注目,以及我们感知到的风险和真实的风险间总是相当不匹配。  

20.我们很容易会将各随机事件联系起来,从而知觉到一种错误相关。我们很容易将随机事件知觉作为对自己信念的支持。  

21.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我们的影响,这叫控制错觉。比如赌博…过度自信…  

22.敌意几乎总是招致敌意  

23.那些担心伴侣不爱和不接受自己的人,将微小的伤害解释为拒绝,导致他们贬损并疏远伴侣。那些对伴侣的爱和接受抱有信心的人,表现出较少的自我防御与伴侣的关系也更亲密。爱的确有助于创造出想象中的真实,同样多疑和悲观也会创造出想象中的真实。  

24.人一旦形成某种信念,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就可能引发他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些信念,这种现象称为行为验证。  

25.未经训练的智力是一件十分不准确的工具。  

26.登门槛现象——如果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一条有效的策略是先清他们帮一个小忙:应用的一个就是销售的低价法策略和“洗脑”;一般写合约让顾客来写,顾客自己填写完以后,通常会坚定的坚持自己的承诺。只要让他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意志,自己主导的,他就会坚持下去!  

27.对他人的积极行为会增加对那个人的好感…如果你想更爱某人,就先表现得好像已经爱上他了。  

28.角色扮演——会由陌生走向适应,我们扮演的角色会塑造我们的态度…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29.所言即所思:当一个人的话语缺乏令人信服的外在解释时,言语就会变成信念。  
比如纳粹时期的德国礼仪——“嗨!希特勒”,这是一种强力的调节器,一旦决定吟诵它,作为一种公开的一致行为……人们会有意识的强迫自己相信自己所说的话,以此来平衡心态。  

30.如果我们享有某种重要的方式来改变自己,最好不要等待洞察或者灵感,我们需要行动。信仰如同爱情,如果我们将它深藏于心,它就会枯萎消亡,如果我们将它们付诸行动,那它们就会茁壮成长。  

31.总之,行为会影响态度;  

认知失调理论:当存在两种思想和信念(认知)时,我们会感到紧张(失调),为了减少这一不愉快,我们经常会调整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维持一致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这会促使我们采取一种让我们的行为合理化的态度。  
自我知觉理论:当我们摇摆不定或者态度不明确时,我们会处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从外部观察自己,并推测自己的态度。  

32.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就会去寻找什么:你将会得到你期盼的结果。在验证人是内向和外向的实验中,与那些被问及内向问题的参与者相比,被问及外向问题的参与者,后来觉得自己更加开朗(其实从相反的两方面问更好,不要只提问支持自己假设的的问题)。所以应该明白,接受心理治疗的人,其行为总是符合治疗师的理论假设了…人们总能在发生过的琐碎中得到自己的验证,而这些可能只是偶然发生的、琐碎的事情。…………这个也是事后聪明和自我证实的结果………………所以,统计数据更可靠!  

33.当缺乏社会联系、情感孤独人们可以从物品、动物和超自然存在上发现类似于人类的特质来进行补偿,人们能从中发现友情。
坷泽 发表于 2022-1-6 09:11:01
看书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
感受当下,明悟当下。
当闭合书本后,回想内容感受,思绪会从一点绽放成一片。
个人明悟若可以实践,那就试着当下就去行动,
明悟引导行动,行动完善明悟,最后变成自己的准则,习惯,知识。
二十七画生 发表于 2022-1-5 13:15:31
知识只有用起来的时候,才不会忘掉,把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梳理一遍,做成小卡片或者整理成自己的知识库,方便后面的查询和记忆
 楼主| 半瓶醋 发表于 2022-1-5 11:09:10
Surge 发表于 2022-1-5 10:50
我个人对于读书遗忘的观点(主观):

或许是我个人的局限,我对遗忘看的比较淡。如果不是一定要记住的书本 ...

说的不错,但是怎么阅读呢  是翻开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还是有什么方法呢
易丶丶 发表于 2022-1-5 10:24:00
正常读完都会忘,除非有超忆症,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可以记住
 楼主| 半瓶醋 发表于 2022-1-5 11:09:59
易丶丶 发表于 2022-1-5 10:24
正常读完都会忘,除非有超忆症,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可以记住

好的 ,我去查一查。
MindBread 发表于 2022-1-5 13:09:34
 楼主| 半瓶醋 发表于 2022-1-5 13:34:27
二十七画生 发表于 2022-1-5 13:15
知识只有用起来的时候,才不会忘掉,把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梳理一遍,做成小卡片或者整理成自己的知识库 ...

很有道理 感谢
 楼主| 半瓶醋 发表于 2022-1-5 13:34:56
MindBread 发表于 2022-1-5 13:09
https://www.douban.com/note/748108014/?_i=13593693g63dRj

恩 需要登陆看一下
小法師 发表于 2022-1-6 08:46:10
好帖 make
 楼主| 半瓶醋 发表于 2022-1-6 09:02:19
Viviance 发表于 2022-1-6 00:23
个人觉得看读书的目的,我常常会觉得读了像没读一样,但其实知识还深藏在脑海里,在某一个时刻会突然想起来 ...

厉害 厉害
Isaac 发表于 2022-1-7 11:50:17
随便翻开一页,然后乱看
天奇同学 发表于 2022-1-7 13:08:46
因为你读的太慢了,以尽快能快的速度去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蛙先知 - AI 玩家社区 🚧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4.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4-4-29 18: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