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问答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在虫部落的提问准则
3. 禁止发布代下载类求助信息
4. 特别提倡抛砖引玉的问题
5. 扩展阅读:提问的智慧

如果你的孩子抑郁了,不想上学,不再阳光,不再热爱生活,不管你付出多少,他都感受不到,你会放弃他吗?

查看: 7045|回复: 54
1 3
class11class 发表于 2024-4-15 19:11:53
原生家庭的锅,不要丢给孩子!你该好好反思自己!!!而不是找孩子的问题!!!
class11class 发表于 2024-4-15 19:16:28
我个人感觉大部分孩子抑郁的根源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父母从来都是自私的只考虑他们自己付出了多少,而从来没有去关注和鼓励孩子,父母总是打压和忽视孩子的成就,孩子就会认为以后遇到任何问题跟父母说都没有用。孩子和父母之间隔阂越来越大,父母从不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从不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不重视孩子,总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下去,孩子是不可能好起来的。父母应该多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总说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因为那是你自己为自己选择结婚生子付出的结果,而不是为孩子,因为结婚生子是你自己的选择,是你为了自己的选择付出的结果。从孩子的角度看,你总是指责他,将自己选择生子付出的结果怨恨到他人(孩子)身上,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总而言之,父母应该多反思自己,而不是总说自己付出了多少。



说得真好,我不想打这么多的字,好好看看,金玉良言,自己的问题,就爱怪到孩子,看来你这孩子命不好,投错了胎,有你这样的父母,.................,我愿天底下的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好父母,都有一个十分优秀的父母,
卡姆利斯 发表于 2024-4-15 19:26:19
       如果我是孩子/父母,我都首先要接受这个事实。然后在反思是基因还是模因导致孩子抑郁的。积极配合和寻找各种方法,也改变自己/孩子的相处方式。因为如论如何抑郁症是病,就像感冒一样。也都想好起来,也想高高兴兴的跟正常人一样。
      朴树有一首歌《好好地》,非常适合作为父母的听听;还有一首《no fear in my heart》,非常适合我们这些人听一听。魔咒下的人是炼狱;魔咒外的人在救赎。仍希望化身为异界侠盗,帮汝提起快剑斩断那病魔,让汝充满生活的勇气和欲望,好好的体验生活。
chongbuluo0402 发表于 2024-4-15 19:55:31
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心理治疗、专业医院等等,不要讳病忌医。以上虫友和你说的是一方面,但是要说全部责任都是你的也不太公平,毕竟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只能积极应对。
还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讳病忌医要不得
令狐冲澡 发表于 2024-4-15 20:18:39
虽然在这里嘴上说说看似很容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但是,我依旧想说:作为孩子的父母,是我,永远不会放弃孩子,永远
无知小米 发表于 2024-4-16 15:55:41
建议去一趟胖东来,或者网上看一些东来哥的视频和书,我想爱和用心可能是解药。
gengjiajie 发表于 2024-4-16 16:59:54
首先要正视一个问题:抑郁症是病,抑郁症是病,抑郁症是病,抑郁症不是简单的提不起兴趣,需要药物支持的。
下课再聊 发表于 2024-4-17 09:14:58
买一条他喜欢的狗,陪陪他,可以极大的缓解。
可以先带他去看看狗市,通过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就可以分析出他喜欢什么样的狗,是大的还是小的,什么品种。
不过我感觉可能你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没有那么敏锐,孩子的事情也不是一天就能这样的。
反正慢慢来,不要在抖音上刷解决办法。善用搜索引擎和英语。英语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
福瑞寿喜财 发表于 2024-4-17 10:57:53
作为一个十年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我认为人物专栏的这篇报道或许对你朋友会有初步帮助。
https://mp.weixin.qq.com/s/49WTDlAeg5wTCd3Z6JIAcw
孩子抑郁症离开后

引言摘录:
半夏是一名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唯一的孩子小酒,在2020年相继确诊了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和疾病缠斗了接近三年后,给妈妈半夏留下一封信,「很抱歉实在坚持不下去……我真的很爱你,但我太想解脱了。」之后,小酒选择了自杀。她在这个世界一共停留了16年3个月零2天。

这件事发生在大半年前。想到小酒,半夏的眼泪一秒钟就掉下来,甚至因为哭得太厉害,她的眼睛患上慢性结膜炎,伴随角结膜损伤,严重的时候,看东西都变得模糊。但她不愿意止步于伤痛,她总在想,为什么孩子会得抑郁症?为什么她会这么决绝地选择离开?

她一点一点梳理出小酒生病的痕迹。初二上学期,小酒就表现出明显的躯体症状:头疼、起不来床、胃疼,后来有半个月甚至走不了路。半夏带她去看过儿科、神经科、消化科,最后是经消化科医生的提示,才转而去看心理科。事实上,在更早之前,小酒就主动提出过一次去看心理医生,但因为半夏的忽略、小城市医生不够专业等原因,导致疾病长时间被掩盖了。

随着半夏铺陈开的讲述,我们逐渐看到一个典型中国式孩子的隐痛:被母亲长期控制,成长中失去父亲陪伴,被迫接受教育内卷,周末被各种才艺和辅导班填满,遭遇孤立和校园霸凌。也看到一位生活在三线城市的全职母亲的普遍性无助:一直无法接纳全职母亲的身份,深爱孩子,但对如何养育孩子感到茫然。

根据《国民抑郁蓝皮书(2022~2023)版》的数据,在收回的6670份抑郁症患者群体的有效问卷中,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这里面有一半人都是在校学生。由于精神疾病慢性、长期、致残等特性,41%的抑郁症学生曾因疾病而休学。但有的家长因为对抑郁症还知之甚少,依然面临着强烈的病耻感;有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却看不到背后的情绪和精神因素,把问题简单定性为不爱学习、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

曾经,半夏也是一名这样的家长,但孩子的离去让她彻底明白——每个生病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生病的家庭或病态的学校,糟糕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她摆脱了病耻感,并决定写文章,接受采访,用更大的声量把经历说出来,以此提示更多的父母,孩子确诊抑郁症后,不仅仅是让孩子吃药和住院,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做这件事,半夏不会觉得累,甚至把它当成后半生的一种使命,「好像多帮一个孩子,小酒短暂的生命就有无限生长的价值。」

如今,半夏和女儿留下的一只宠物猫生活在原来的房子里。虽然她还没有真正做好准备和小酒告别,但她的生活已经在重建。她想要告诉小酒的是,「请你放心,妈妈会把你的猫照顾好,自己也会过得很好。你也一直活在妈妈心中。」

以下根据半夏的讲述整理——


对于帖子中提到的“不管你付出多少,他都感受不到,你会放弃他吗?”
我的想法是:
1.首先要问问,这些在计较的付出,真的是孩子作为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真正所需要的付出吗?
如果不符合孩子成人的客观需要和具体成长中的独特需要,那计较这些付出的意义在哪里呢?
是把养育孩子当成他欠下父母的债务一样计算得失,算一笔将来要讨回来的账;还是单纯为了向旁观者证明和强调自己真的付出很多,推脱曾经是自己选择将一个新生命带来这世上的责任呢?
创新学校的学费不便宜,有一次请假在家,小酒的爸爸随口说了一句,「一天要几百块钱。」我马上跟爸爸讲,不能这样说,之后也跟小酒说,不舒服就在家休息,不要紧。但小酒可能还是会觉得,我们为她付出了这么多,她却不能每天去学校,觉得自己「没用」,从而产生新的压力。


2.突然发生转变的孩子都很敏锐,要相信曾经的阳光和如今的麻木都是事出有因的。这原因可能来自家庭,可能来自校园,可能来自学业,可能来自挫折和困惑,或者可能源自孩子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3.如果潜意识里把孩子当作一个可以放弃的项目一样看待,孩子即便还小,也能感受到双亲待他像对待一件被他们装配的产品,而不像对待一个至亲的骨肉,一个完整的而终有一日会独立的人。
4.最后,无论对孩子有什么“坚持”能不能够“放弃”,想想要是孩子最终觉得坚持不下去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希望将来不至于后悔,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关于具体治愈,重建和恢复过程中应该怎么做,远远不是一篇回复的篇幅可以容纳的。

最后引用一首快被用烂的诗歌结尾吧。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弓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纪伯伦《孩子》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 Chapter 4
啾啾啾 发表于 2024-4-17 13:37:25
走出来,又能如何呢?
神龟寿 发表于 2024-4-18 10:27:16
1.要通过观察、交流和寻求心理医生、专业医师帮助来判断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病理性的要积极治疗,遵医嘱服用药物。
2.如果是心理性的话。要分析具体原因,是讨厌学习还是与老师不合或者遭遇校园霸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下就单纯厌学作答。首先可以尝试引导和教育,看看是否以言语和行动来感化他,使他振作起来,积极面对生活,在这一阶段,家长需要的是主动干预和积极作为。
3.如果孩子无动于衷,激烈辩驳或者闭门自封。家长需要的可能是善意和忍耐,不强迫,不责罚,带孩子周末或节假日出去散散心,感受美好的大自然,或者参与体育运动,或者欣赏书画艺术、人文景观,允许孩子暂时从压力的环境中抽离。
4.如果这样做一段时间后还是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是不热爱生活的话。家长也要放平心态,人独自行过生命,痛饮苦酒,寻觅出路。没有人可以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归根结底他必须自己面对这一切。没有人可以永远免于苦难和失望,就算你为他谋划好一切,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这是他必然要经历的。作为家长,如果没有在萌芽之初就妥善引导,那么此刻也只能让孩子自己蒙受伤痛,在挫折和苦难中反思和成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直到他自己幡然醒悟,才有可能继续引导他。
bopk 发表于 2024-6-3 14:37:01
不应该是帮助解决问题吗,一起面对,父母的爱不是无私的吗
bopk 发表于 2024-6-3 14:45:36
bopk 发表于 2024-6-3 14:37
不应该是帮助解决问题吗,一起面对,父母的爱不是无私的吗

加油 会变好的
逆流芳百世 发表于 2024-6-3 15:08:03
本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供参考:抑郁是西医的说法,中医里面讲的是这个词语——情志。西医对于抑郁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人体腺素分泌,当然也有心理治疗的方式,中医有经络气血等的调理方式见效实例也很多。我所讲述的并非是说哪一种方式好哪一种不好,作为医学发展的今天,不妨尝试一下不同方案,中医对舒畅情志的调理是很不错的,即便是根源在心理,当身体状态能够得到一定调理那么心理治疗亦或是说简单的陪伴所产生的效果,都是截然不同的。
z-zombie 发表于 2024-6-3 15:18:09
我有个外甥,01年的,现在在家摆烂,不找工作,就在家里吃我姐的养老金,姐夫都不回家里住了,因为姐夫经常会和他吵起来,你和他讲好话,他也很平和的回复你,肯定你的建议,但是不听你的,没钱用了就找同学或者朋友借钱,虽然也借不多,反正这个状态挺烂的
白鸽 发表于 2024-6-4 09:54:53
你到底是希望有一个孩子,还是希望有一个学业名列前茅、活泼阳光、热爱生活、可以用于“炫耀”的附属品呢?(个人认为:孩子抑郁,去找医生看病的不应该是孩子一人,父母作为世俗意义上最亲密的人也应该去看病,否则即使孩子积极面对也只能算是“治愈”50%而已)
wangguga 发表于 2024-6-4 10:08:42
不会放弃,可能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吧
文火慢燉 发表于 2024-6-4 10:13:56
和父母有关,但不全和父母有关
建议家长陪同去看医生,并谨遵医嘱
抑郁症是疾病,在取得行医资格证之前自己不要随便诊断。
XKK 发表于 2024-6-4 10:59:31
从抑郁症的表现上来看,他没有反馈很正常。
事实上,你这样的想法也是客观且普遍存在的,你不必自责也不必避讳这个情况的发生。在不讨论责任与义务的情况下,单方面长时间没有回馈的付出确实是会让人感到无力,心寒甚至产生怀疑,以至于演化成想放弃。
不过基于你们这种有血缘关系的特殊情况,还是建议你多一些信心和坚持,多和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沟通,结合你目前的心理活动及相处困境寻求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在心理及药物上对你孩子病情的帮助。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陪伴孩子继续他特殊的人生的同时,也请你关注一下自己身心健康,及时调整呵护好自己。毕竟无论解决方案如何,一个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你对于孩子最好的陪伴人,也是所有关于孩子病情治疗方案里最坚实的治疗基础。
yukiQAQ 发表于 2024-6-4 15:34:16
大部分问题在问出来的时候,你心里其实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做一只可爱的猪 发表于 2024-6-5 12:51:26
当然不能放弃了,我之前得过抑郁症,自己很难走出来,这是一种疾病,不是心理问题,如果没有人帮忙真的会想轻生,不过帮忙的人会很难,但是走出来就好了,你的小孩会获得不一样的新生,在这个时候只有父母能救孩子了,一定要陪在他们身边,虽然自己心里会很难受,但是这个时候是最需要人在的,加油!多试试些方法,去正规医院用药物治疗或者去心理辅导。记住这是一种疾病,他也很难受。
让海无悔 发表于 2024-6-5 16:18:19
音乐和书籍,也是一种方法,好多内向的人,因为音乐和书籍自己想通一些问题。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首歌!
让海无悔 发表于 2024-6-5 16:19:56
家长的关爱,开导,也要重要。正视这个问题,到专业的医院寻求治疗和改善方法。
桃夭夭 发表于 2024-6-5 16:34:23
四个字,对症下药,教书10多年了。
编号979 发表于 2024-6-8 14:27:04
那可能我也抑郁了,所以选择一起走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社区广场RSS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5.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5-5-3 12: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