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杂谈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搜索相关行业技术资讯

才知道这玩意儿叫「精神堡垒」,但我不认为它是 “spirit fortress” 的机翻

查看: 9078|回复: 3
4
虫子 发表于 2023-6-25 18:42:54

精神堡垒

精神堡垒


我过去一直管这个东西叫“广告柱子”,矮胖一点的甚至叫“广告墩子”,但昨天看到有人解释,说这个东西在行业内的规范名称叫“精神堡垒”,我以为这么浮夸的名字是编出来的,一查发现还真是。

那感觉就好像单位食堂里有个小伙,大家都叫他“张伟”,他也答应,直到有一天,你无意中看到了他的证件,才发现他的本名其实叫“马克西米利安·奥古斯都十一世”。 via @河森堡


评论里不少人自发「科普」,或者引述「据说」这是英语里 “spirit fortress” 的机翻。出于好奇,我简单求证了一番。其间看到下面这条微博:

商场门口那个广告柱子叫“精神堡垒”,确实是个冷知识,不过看到有人煞有介事地“科普”说这个名字是因为直翻自英文“spirit fortress”,似乎很多人还信了并且拿着截图再去给其他人“科普”,这个就属于以讹传讹了。各大主流搜索查询这个词组都没有英文语料来源,且部分结果一看就显然是从中文直接机翻过去的页面,说明这个词应该是一个中文起源词而非舶来品,个人觉得更有可能是来自 1941 年重庆的地标建筑“精神堡垒”,也就是今天解放碑的前身,后来人可能是根据这个把一个地方的地标叫做“精神堡垒”,和翻译没有什么关系  via @云上宁儿


结合我查阅的信息,我倾向于认定:「精神堡垒」是中文原创词,并且来自中国台湾地区,而非 “spirit fortress” 的机翻。此种判断的依据有以下:

🔍 Google 搜索spirit fortress,从图片结果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相关网页「含中量」极高,要么是有中文,要么是 China (各种海外版)。如果是舶来品,那一定是有大量纯英语「含中量」为零的网页才对。

🔍 我在 Google 搜索中加入时间过滤,尝试了几个不同的年份时段,判断「精神堡垒」作为行业名词的意思出现大概是在 2008 年前后(搜索结果里那些动态更新的网页不算,比如索引自 2006 年的淘宝某页面在 2022 年更新后,页面出现了「精神堡垒」的文字。)不过这条依据的价值不大,因为判定方式比较粗暴。

🔍 搜索过程中发现的台湾知名论坛 mobile01 的这条 2006-12-07 发表的帖子极具参考价值。(請問"精神堡壘", 英文要這麼講? "精神堡壘"是像小巨蛋前的Samsung的巨大手掌那種"精神堡壘")跟帖里 3 楼表示:

喆的爹,他說的不是這種精神堡壘

這東西在國外似乎沒有像我們這樣有個專有名詞
也有可能我才疏學淺沒聽過
之前我及我朋友公司
我們都說『Event Tower』、再進一步說明讓他清楚
這是我的經驗提供參考

结合发帖时间和我加粗的那句,即「精神堡垒」一词很有可能来自台湾的依据。

🔍 接下来就是更重要的参考点,进一步佐证上一条的论断。先看教育部官网标题为 “重庆大轰炸”成为校本教材 一文中提到的「精神堡垒」。再看中国台湾那边一个在民国 45 年(1956 年)设立的纪念碑,上书「復興武德」,蒋中正所题,这个碑在 Wikimedia Commons 里有个页面 Category:Fuxing Wude Spirit Fortress,在此 Spirit Fortress 作为一个正式的名词与「復興武德精神堡壘」同屏出现了!结合历史事件的时间轴,这推断也是相当合理。

以上即我对「精神堡垒」的词源探究,仅供各位参考。
 楼主| 虫子 发表于 2023-6-26 10:11:26
羚芈 发表于 2023-6-25 21:06
感觉和重庆确实有很深的渊源。

由涂国洪,李远华编撰的《重庆城的老龙门阵》写到(以下内容 OCR 而来,粗 ...

我在正文补充了教育部官网那篇提及「精神堡垒」的链接。

就在 1941 年“六五”大轰炸惨案后,重庆人民在市中心修建了一座七丈七尺的高塔,称之为“精神堡垒”,它象征重庆人民“万众一心,抗战到底,驱逐倭寇,还我河山”的民族精神是摧不垮、炸不烂的。


这座「七丈七尺的高塔」其实就是如今的解放碑。最初为木结构,现存为抗战胜利后重建。
羚芈 发表于 2023-6-25 21:06:57
感觉和重庆确实有很深的渊源。

由涂国洪,李远华编撰的《重庆城的老龙门阵》写到(以下内容 OCR 而来,粗校后恐仍有字词错误):

为了抵抗日本侵略,动员全民抗战,鼓舞人民士气,弘扬民族精神,国民ZF于 1939年3月11日颁布《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抗战中去。同时,也组成了“国家精神总动员促进会”作为领导机构。 《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颁布后,全国人民积极响应。 五月一日,重庆各界群众数千人集聚在下半城金紫门内的国民ZF军委会(解放西路原 重庆日报社)广场上,举行精神总动员誓师大会。随后,“国家精神总动员促进会”通过 一项决定,在城中心建一座鼓舞士气、弘扬民族精神的建筑物,定名“精神堡垒”。


由此推测是词义的扩大,由专有名词,变为类似高大站立于公共场合,传递一定内涵的建筑的统称。像是墨水原来只是黑色,现又有红色、蓝色,但仍叫(X)墨水,而不是红水、蓝水。因此用 spirit fortress 翻译原来的堡垒并无不妥,毕竟也真有防御作用。而之后的建筑找类似的或可称作 pillar sign.

补充内容 (2023-7-1 16:31):
问了《咬文嚼字》缘由和其他称呼,答“这是艺术领域的专业名称,不宜所以更改。”
unclex 发表于 2023-11-12 10:22:28
感谢分享,补充一些本词可能来自台湾地区的线索

因房地产广告工作的经历,了解到在2008-2015前后的阶段,中国房地产广告业界是受台湾地区的广告业界长期影响的,整个作业系统、到文字系统领域的借鉴,效仿,直抄现象只多不少;很多如「精神堡垒」、「客层」甚至「质素」、「古早」等术语、俗语应该也很可能随着国内地产业界的逐渐发展,传到国内各个角落的。

在「精神堡垒」普遍出现的商业地产前广场、售楼部前广场,我一度产生困惑,因为在早期的教育里,这玩意通常会被称为「图腾」,即英文“Totem”,后大约2013-15左右基本所有开发商哪怕一度都有称图腾的,都基本改口「精神堡垒」,这个问题也伴随着我走了好多年。

正好在多年后问题浮现心头,发现楼主有很好很详实的分享,也算帮我解惑了,就分享一些佐证传播可能性的线索,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社区广场RSS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5.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5-5-2 16: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