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 生活 Rules & Tips
1. 遵守中国大陆相关法律法规
2. 推崇善意、理性的交流方式
3. 反对无病呻吟
4. 不要轻易对他人的选择下定义
5. 反对性别、种族、职业等歧视
6. 发帖留联系方式请加密 Base64
7. 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无脑跟风

[随想] 不知道各位对现在的互联网言论环境有什么看法呢?

查看: 6022|回复: 8
2
天天天 发表于 2022-11-13 00:56:52
刚刷到了个视频《关于抽象话的深度研究:为什么我们无法在网上好好说话?》



对此颇有些感慨,并附上笔记和个人的感想。

起源:

起源于各种互联网圈子:直播间、论坛等等。处于同一个环境的人们的共识形成了小圈子黑话。


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社会大部分人的情感需要,一种普遍的共情。这也是能够判断一个词,其生命力和强度的一个标准


发展:

按照传播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小圈子黑话:首先诞生于小圈子,是外人难以理解的黑话
线上常见:出现在评论区或弹幕成为社交网络的常用语
日常交流:如果这个词足够强,开始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日常交流
人尽皆知:人尽皆知的大众语言、甚至是官媒用语
已经消亡:这种消亡处于各个阶段之中,任何一个词都随时有可能过气


共性:

省力(缩写、谐音):大多数的词相比于原有表达形式更简短,而这种省力体现在键盘上,比如zsbd、yyds,
但是也有费力的用法,这是形式上的膨胀,这不得不牵涉到语义的弱化现象。


流行语的语义弱化现象:

一个词被用的越多,原有的意思就越弱。

语言本身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词义弱化、夸张的用法、滥用,再回到词义弱化,如此循环,演化,甚至于变成一个句子。在循环中被消耗的词,就会进入消亡阶段。

即使是表情包也会陷入词义弱化,甚至反转的现象。


根源:

现代互联网,环境开始恶化,逐渐放弃思考,开始攻击。 然而网仅仅只是场所而真正地根源在于人,现代年轻人的压力变大,现实生活中无处发泄,而网络的匿名性时个相当好的途径,所以只能在网上宣泄情绪。

比如,知乎经典反思怪,曾经何尝不是兔子,当他们悲观地发现现实无法改变,就会陷入虚无主义进而导致享乐主义,最终成为乐子人。

对我们每个人造成的影响:当一个高强度在网上冲浪的人,习惯了语义弱化后的环境,他的日常交流也会附带种种抽象词汇,如果不抽象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无法交流,然而这种交流对于一个不怎么上网的人看来是很具有攻击性的。设想一下,要是跟你交流的对象回个“6”,你如何跟她继续进行沟通?于是失去了一段友谊。


一个现象:

在热门社交平台上人们的攻击性越来越强,比如:知乎、微博。有人调侃,还是黄色论坛才是真正的净土,有很多“感谢分享”“好人一生平安”如果真正渴望交流应该去找寻有门槛的小众论坛。
大方无隅 发表于 2022-11-15 23:21:47
活在眼里,并非活在真实世界里。每天有两张网,抖音一张大网,微信一张大网,每张网上有着数不清的多巴胺,疫情以来封住了多少脚步“居家,隔离,上网”媒体都没有抖音快!上班,打开手机,吃饭打开手机,下班打开手机,躺床上打开手机,睡醒了打开手机。什么亲近大自然都是虚伪的,不现实的,什么感受生活,每天都活在抖音传播出来的情感色彩里,就连个人认知都是从网上学到的。

抖音其实是一个教育工具,教育了全民,教育了无数没有懂得该懂得知识的人,于是就有了盲目自大,装个一二,在网络上肆意妄为。没有这个教育工具,真正很多的道理都是从亲身体验得来的。一个视频APP教育了三代人,影响了社会上的所有行业,教育了上学的孩子,教育了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教育了上班职场工作的工作者。然而真正的教育是我们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一个视频,乱了社会。


补充内容 (2022-11-15 23:23):
不代表针对某app,此只做回答互联网言论的看法!
徐骄傲 发表于 2022-11-15 18:31:53
你们对“恶意刷屏”有什么理解?

恶意刷屏
Cursor 发表于 2022-11-15 08:56:30
虽然是同一个互联网,但不同经历的人会出现巨大的认知鸿沟,在互联网早期有准入门槛的时候不甚明显,到现在低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易进入互联网的时候,必然会导致圈层和鸿沟加剧,互不理解甚至指责谩骂成为常态。再加以无限制的监管,更是会产生无限的咄咄怪事。
class11class 发表于 2022-11-15 23:43:14
这是一些原因,不方便在这里说出来。
em_joy 发表于 2022-11-16 01:04:59
神马都是浮云
 楼主| 天天天 发表于 2022-11-17 19:12:39
大方无隅 发表于 2022-11-15 23:21
活在眼里,并非活在真实世界里。每天有两张网,抖音一张大网,微信一张大网,每张网上有着数不清的多巴胺, ...

有个说法挺有趣的,现在的言论素质环境已经触底了,不可能更差了。在过去近几年,互联网人口规模大规模提高。可能现在才是更贴近现实的情况吧?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理性的思考自己所发表的言论是否合理。

对于,抖音之类的app,我倒觉得是“相互促进”,尽管我们更偏向于美化自身,但至少自我中的一部分是想看这一类短视频的。与其说是抖音影响了我们,倒不如说是我们选择了抖音。有一次听播客的时候,有个主播举了个自己的例子,他对于抖音上推给它的那些视频是不认可的,总觉得是信息茧房影响了他,于是他换了个手机换了个新号,没过几天,大数据推的跟大号没什么两样。

不过日常没怎么刷过这种短视频,所以不清楚他们的言论氛围如何。但大体上应该都差不多
大方无隅 发表于 2022-11-17 22:51:41
天天天 发表于 2022-11-17 19:12
有个说法挺有趣的,现在的言论素质环境已经触底了,不可能更差了。在过去近几年,互联网人口规模大规模提 ...

是我们无可奈何的选择了奶头乐
廿四味 发表于 2022-11-18 17:58:12
我算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早期的互联网用语逐渐被淘汰了
当下视频里的大部分梗来自于LOL相关直播间(6324、dys)、贴吧论坛(抗压吧、孙笑川吧)
以我个人的感受来讲一下这些流行语为什么被发明、流传:
首先,玩这些梗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主打的就是一个「新潮」,这个也参考零几年的非主流文化、火星文,因为说这些会自以为给别人一种“我很时尚”的错觉;
其次,部分用语仅仅是限制用语,打不出来,换成emoji表达更直观,仅此而已。例如「司
廿四味 发表于 2022-11-18 17:59:20
打了很多字...没想到只能显示这么一点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虫部落 陕ICP备14001577号-1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015号联系我们FAQ关于虫部落免责声明虫部落生存法则社区广场RSS

Build with for "make search easier" Copyright © 2013-2025. Powered by Discuz! GMT+8, 2025-5-14 11: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